一說到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我們腦子裡馬上會想到一個人:孔老師(當然不是孔夫子),而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孔乙己給我們少年的書本記憶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令人感到可悲,又感到可笑。此人給廣大讀者的印象是:在精神上自以為是,幹啥都以我是個文人自居。整天喊着:萬事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言論。而在生活方面上,它有個整天靠賒賬借錢過日子的人,可以說貧困潦倒。
孔老師-孔乙己
說孔乙己繞不開的話題:“茴香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之所以名聲大振,“茴香豆”三個字立下了汗馬功勞。文中并沒有整篇蒼白無力的寫孔乙己的窮酸。而是通過一個“茴香豆”事件,把老孔的性格、神奇狀态描寫得惟妙惟肖。咱看看書中的一個小片段: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将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着櫃台,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我愈發不耐煩了,努着嘴走遠了。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歎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孔乙己:茴字有哪四種寫法?
本文彌補孔乙己的遺憾:寫出“茴”的四種寫法對于孔乙己來說他很遺憾,遺憾的是:沒有寫出這四個字來。本來計劃在孩子們面前大展身手,結果孩子們不“落落”他。真是熱臉貼個冷屁股啊。咱今天彌補他的遺憾,關于“茴”的四種寫法,我們簡要概括下(不做重點,我不是孔乙己)
孔乙己:鹹亨歡迎你
茴香豆的“茴”,一個草字頭,一個來回的回。我們隻要搞清楚“回”的四個寫法,在上面加一個草字頭就完事。(看下圖)
第一種:“回”加一個草字頭,茴香的茴。這個字倒是挺常見的。茴香苗,小茴香,大茴香。都是這個“茴”。
第二種:回的古字形:“囘”,一個門,裡面一個巳。上面加個草字頭就是第二種寫法。
第三種:是這個“囬”,有人說它是回的繁體,我持保留意見。“囬”比較熟悉,現在很多人寫毛筆字的時候,也經常這麼寫。
第四種:一個口,裡面一個目。也是個異體字。
“茴”的四種寫法
其實,與茴香豆的“茴”字最貼近的還有另外一個字。《本草綱目》記載:“蘹香,北人呼為茴香,聲相近也。”“茴香”是北方人叫法,真名應該寫作“蘹huái香”。
茴香苗
關于“茴”字,異體字的概念。上述寫得“茴”的四種寫法,都不是什麼正常字的範疇。現在我們回頭看看這四個字,都是“回”的異體字。什麼是異體字?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漢字的讀音、含義完全相同隻是寫法不同而已。在我看來這樣的漢字曾經做過貢獻,現在已被社會所淘汰,不必過度研究。
有些漢字确實不适合現在的發展
學習知識:切勿僵死不動,固步自封。還是拿孔乙己舉例子,學知識要靈活多變,切勿僵死不動,固步自封,這樣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與周圍的環境脫鈎,被其他人視為怪類。舉個書中的例子:“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着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争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孔乙己:“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通過上述例子大家看,孔乙己完全在自己的世界裡面。就好比現在我們很多高學曆的學子,平時在老百姓群衆中就說一些接地氣的話,每個人都需要吃喝拉撒,雅俗共賞才是正道。
可憐可悲的孔乙己有些人認為孔乙己在炫耀自己的知識,顯示自己讀書人的與衆不同。我認為事實情況恰恰相反:孔乙己其實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别人搭上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也想走到人群之中,但是他使用的方式錯了,自己還不知道。老闆們對它嗤之以鼻,連孩子們都不搭理它。真是可悲又可憐。
有關孔乙己的話劇表演
孔乙己代表舊社會讀書人的形象。咱先說孔乙己的2個優點:1.愛專研,這一點如果放在當今社會最起碼是個研究生吧。現在很多年輕人浮躁的性格确實也該學學老孔的這種精神。但是在當時,就算你會寫10個“茴”又有什麼用呢?整天抱着那些僵死無用的知識,是沒有價值的。2.人不壞。通過書中描述,孔乙己雖然可憐,但是人性不壞,不是個“孬人”。
孔乙己
但是光有這兩點是不夠的,它改變不了孔乙己貧困潦倒的生活狀态,在當時的那個社會它所謂的“知識”更不會為他謀生。孔乙己代表着是當時一部分讀書人的一個狀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來自于社會底層所謂“讀書人”的垂死掙紮。
孔乙己代表舊社會一部分讀書人
聊城王崗:正确認識學習漢字的2個目的。第一:掌握漢字,運用漢字能為我們生活所服務。
第二:通過研究漢字背後的文化曆史故事,能夠給我們現代人更多的啟迪。
這就是漢字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價值。有些漢字不适應社會發展,終究别淘汰。而随着社會的進程,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漢字運用而生,被社會所認可。
正确認識漢字
結束語:通過本文對漢字“茴”的簡要概括,分析孔乙己的凄慘人生,反思我們學習漢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本文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謝謝,下篇文章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