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9 02:23:12

摘要:中國古代避諱文化源遠流長,制度繁苛;紛繁複雜的避諱字鉗制了古人的思想和言行,破壞了古籍内容的準确性,但作為特殊時代特殊史實的反映,可以借助避諱字來輔助進行古籍版本鑒定。本文介紹了避諱和避諱字基本情況,結合當前古籍普查工作實際,探讨了利用避諱字進行古籍版本鑒定的問題。

一、避諱和避諱字

(一)避諱

避諱是指出于特定意圖而在語言、行為方面所持的回避、隐諱做法。在語言方面表現為對某種說、寫内容的回避和隐諱,在行為方面表現為對某種特定行為的避忌。避諱可以從适用範圍、對象及原因等諸多角度加以分類或闡釋:比如從适用範圍來劃分,可分為公諱(國諱)和私諱兩類。從避諱對象來看,又可分為名諱和俗諱兩類。有學者通過考察避諱産生的原因認為:“避諱有廣狹二義。廣義的避諱實際包括敬諱、忌諱與憎諱三種情況……狹義的避諱專指敬諱一類情況。”這一劃分較為周詳,三種避諱分别适用于尊敬、禁忌或厭惡的對象,其中狹義避諱之所以專指敬諱,是因為敬諱最為常見。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1

(崇祯《常熟縣志》抄本,“常”字改作“嘗”)

著名學者陳垣先生曾對我國古代避諱文化作過深入研究,所著《史諱舉例》“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并由此創立了科學的避諱學。他經過詳盡分析後概括道:“避諱為中國特有之風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曆史垂二千年。”這一論述較好地勾勒了我國古代避諱發展的基本脈絡。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第一、避諱并非中國特有,而是世界各文明國家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隻是中國古代避諱異常繁難,并長期與宗法等級觀念緊密結合,從而形成繁瑣而又嚴苛的避諱制度。第二、中國避諱之俗并非起于周代,而是與世界其他文明中的避諱一樣,都起源于原始社會。第三、明清時期的避諱也異常盛行。

(二)避諱字

避諱在語言方面的表現之一,是在書面表達中大量使用避諱字。在古籍中存在着紛繁複雜的避諱字,這些避諱字是避諱文化在語言方面特别是文字層面的典型體現。我國古代非常重視“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其實這也正是敬諱最為常見的原因所在,加之避諱中又以名諱最為習見,如此一來,古籍中便經常充斥着尊者、親者和賢者的名諱,亦即對所尊敬之人不能直呼其名,需要采用相應的避諱字或遵循相應的避諱規則來進行書寫。古人往往既有名又有字,“一般交際中多用字相稱,實際上,字是對名的避忌……年老以後,則連字也不稱,而以排行相稱,這又是對字的避忌。”

早期的避諱字規則較為簡明,後來漸趨複雜。以帝諱回避為例,早期僅避本名,後期不僅避諱本名,而且避諱嫌名,亦即避諱與本名同音、形似或偏旁相同的文字。如清代避康熙帝諱“玄烨”,“鉉”、“眩”、“炫”、“弦”等字也往往避諱。封建時代避諱之規大都異常嚴格,往往導緻對文句的誤解。太平天國的避諱規則尤為詭異,曾出現改“王”為“幹”、“土”,改 “幹”為“千”、“于”,或改“魂”、“魁”等字偏旁“鬼”為“人”旁的做法。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2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3

(乾隆年間武英殿聚珍版《陶山集》《學易集》中,“玄”、“絃”都作缺筆處理)

自陳垣先生于上世紀二十年代标舉改字、空字、缺筆和改音等避諱四法以來,學界長期習慣于避諱四法的認同,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有學者認為“避諱之法,約之有四”,陰法魯先生所堅持的缺筆、換字、删字和用代稱詞四法,也基本不出陳氏窠臼。其實避諱字處理方法遠多于四種,王彥坤《曆代避諱字彙典》曾列舉作“某”、作“某 甲”、标“諱”、省阙、代字(不書本字,代以他字)、改稱(含義相同,字詞有異)、更讀(變換讀音)、缺筆(減省筆畫)、變體(變異字形)、草書、拆字、連字、曲說(委曲解說)、析言(二字之名析為單字,分别 解說)、倒言、填諱(自家不寫,倩人代筆)、覆黃和覆绛等18種,猶稱屬于舉要,可見避諱方法的繁多。以上除草書、填諱、覆黃和覆绛等外,其他方法多見于版刻古籍,其中省阙、代字、改稱和缺筆等方法最為普遍,至于更讀一法,嚴格說來不能算作避諱字。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4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5

(“暦”字有缺筆諱,如厤,或改為“歴”、“厯”,常見把明代年号萬暦改作萬厯。)

(三)避諱字的負面影響

避諱字作為避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宗法時代直接反映并維護着宗法等級觀念和專制制度,其中敬諱類避諱字的肆虐,更是集中地體現了專制思想對文化的幹預和破壞,其目的在于鞏固和強化專制統治,具有深刻的負面影響:第一、鉗制了古人的思想和言行。避諱字的推行,極大地鉗制了古人思想,并給人們的言行造成巨大威脅,觸諱者往往被處以重罰,清代大興文字獄,也屢屢在避諱字上打主意。第二、破壞了古籍内容的準确性。“避諱的結果不可避免地導緻古書内容之失實及淆亂”;“書名不一、人名不一、地名不一以及其他混亂的情況很多見”,“不僅給當時的作者制造了難題,也給後世讀者的閱讀設置了一大障礙。”避諱字的負面影響不一而足,那些旨在維護舊有宗法等級觀念和專制制度的避諱制度在近代已被廢除,正反映了時代的進步。當然,避諱并沒有從此完全消失。

二、利用避諱字鑒定古籍版本

一、避諱字在版本鑒定中的作用

盡管避諱字破壞了古籍内容的準确性,容易造成誤解和混亂,但由于避諱字是特殊時代特殊史實的反映,因此在古籍整理過程中,完全可以借助避諱字的這一特性,來鑒定那些版本信息缺乏或遺失的古籍版本。“利用避諱之例(主要是避國諱),考定書刻的時間斷限,是鑒定版本刊刻年代的重要依據”;“通過對避諱(主要是避國諱)的考查可以鑒定古籍版本的真僞以及刊刻演變等情況”,甚至還可以考察古籍的刊刻之處。

利用避諱字鑒定古籍版本,前提之一是文獻中原本沒有或在流傳中損失了牌記、刊識、版權頁或序跋等可據以确定版本的相關信息,其二是文獻中有避諱字存在。當然即使文獻具備上述版本信息,仍然可以利用避諱字來驗證鑒定結果。例如近來在“全國古籍普查平台”著錄工作中,有一部“兩浙鹽驿道庫藏闆”《[雍正]西湖志四十八卷》,著錄者多據序言定為雍正刻本。實際上書中乾隆帝諱“弘曆”二字均有避忌,而“琰”字等嘉慶以後帝諱均無回避,此書無疑刻于乾隆年間,絕非雍正刻本。可見疏于考察避諱字,鑒定難免出錯。

二、如何利用避諱字鑒定版本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全國範圍的古籍普查工作全面展開,各古籍收藏單位動員起來,先是在Excel十六表(古籍檔案),接着在“全國古籍普查平台”登記著錄所藏古籍文獻,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古籍版本年代的鑒定。以下主要結合本人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就如何利用避諱字進行古籍版本鑒定的問題略述管見,以就教于方家。

(一)加強學習,夯實基礎

學習掌握避諱字知識和理論,夯實業務基礎,是利用避諱字鑒定古籍版本的重要前提。在古籍寫印過程中,避諱當朝帝諱不僅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且是行用最廣泛、最重要的避諱,因此尤應加強對曆朝帝諱的學習和掌握,否則即便遇到避諱字也無從辨識。除《史 諱舉例》、《避諱研究》和《曆代避諱字彙典》等避諱專著外,其他相關資料或工具書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面對衆多的學習資料,工作人員既需要廣泛學習,又需要針對各自館藏狀況做重點鑽研。對絕大多數古籍收藏單位而言,宋元以前原本古籍較為罕見,藏品通常以明清本特别是清本文獻為主,因此可以重點掌 握明清帝諱特别是清代帝諱的詳情。

(二)勤于翻檢,提升技能

利用避諱字鑒定版本,翻書查檢避諱字必不可少,這種翻檢不是随便翻翻書了事,而是一種技能。避諱字查檢往往耗時巨大,即使小篇幅文獻也難以迅速全面翻檢,一旦部頭過大,相關避諱字又較為罕見,很容易陷入漫長的勞作,因此提升技能勢在必行,辦法就是平時勤于翻檢。勤于翻檢是工作人員的一項基本功,雖然是笨辦法,但卻行之有效。依筆者工作實踐,在熟悉相關帝諱的前提下,勤于翻檢會逐漸養成對避諱字的敏感。一旦擁有這種敏感感,就可以在快速翻閱的過程中敏捷地發現相關避諱字。查檢避諱字有兩種方式:一是逐字逐句查檢,方法科學但效率低下;一是一目十行式的翻閱,速度較高但容易遺漏。兩種辦法各有其用途,可根據情況靈活使用。不論何種方式,隻有勤于翻檢才能不斷提升技能。

(三)仔細辨别,準确釋讀

在避諱字的查檢中,需要培養仔細認真的工作作風。省筆、缺筆等類避諱字因處理方法特殊,字形特征明顯,翻檢時容易被迅速發現。但代詞、曲說等類則因處理方法緣故,不認真閱讀内容加以仔細辨識,很容易被遺漏,其中那些可用多個代詞的避諱字,尤需仔細認真,否則很難發現。如“玄”字在缺筆時很容易辨識,倘用“元”字來替代,一不仔細很可能被忽視;一旦避諱“鉉”、“眩”等嫌名,稍有疏忽必緻徒勞。再如乾隆帝諱“弘曆”既可單避“弘”字,亦可單避“曆”字;其中“弘”字既可缺末筆,亦可代以“宏”字;“曆”字既可缺筆寫作“暦”、“厤”,亦可用“歷史”之“歷”來替代,甚至可以有變體“歴”或“厯”等字形。面對紛繁複雜的避諱,仔細認真是必備素質,粗心大意是工作大敵。

(四)辯證對待,避免盲從

利用避諱字鑒定版本,必須對避諱字辯證對待,避免盲從。“古書版本鑒定,曆來忌諱單憑孤證。即使是諱字很準确,也還要從其他方面加以驗證。非得幾方面證據俱合,才能最後肯定。”平時應該做到:第一、避免在石印、影印和影刻本文獻中查檢避諱字。這幾類古籍文獻都可以完整再現底本原貌,但其版本年代顯然不能按底本避 諱字來确定。譬如明刻影宋本《嘯堂集古錄二卷》中“敦”字即依底本作缺筆處理,不加深考或可被誤認為宋本。第二、避免在避諱字辨識中膠柱鼓瑟。有人在清刻本中一見到“歷”、“甯”等字,立刻認為是“曆”、“寧”等的避諱字。其實“歷”、“甯”等字并非清代專為避諱而創造,而是早已有之,并均可在非避諱情況下正常使用,是否為避諱字當視具體語境而定,不可生搬硬套。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6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7

怎麼看清楚被抹黑的字(談避諱字與古籍鑒定)8

(道光帝旻甯(旻寜),兩字皆避諱。旻字缺中間一點,“寜”字缺末筆,或改為甯或寕。但“寕”字作為“寜”的異體字,明清古籍中較為常見,所以古籍版本鑒定時,不可以單純以“寕”字作為判定标準。)

三、結 語

古籍中普遍存在避諱字。這些避諱字雖然具有深刻的負面影響,但卻可以為古籍版本鑒定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利用避諱字鑒定版本,需要多角度分析,應綜合考察版式、紙張和裝幀等多方面因素,把避諱字作為鑒定的依據之一甚至重要依據,但不可作為唯一依據。迷信避諱字的結果,必然是弄出差錯,甚至鬧出笑話。需要明确的是,利用避諱字鑒定的版本年代,往往隻是版本年代的上下限,很少具體到準确的年份。在數字化環境下,如果一部古籍已經有電子版全文,也不妨可以先從電子版中迅速檢索那些可能避諱的文字,再從古籍原書對應位置查看該字是否避諱。這樣做可以極大地縮短翻檢的時間,提高查檢效率。

原文摘自:《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4年第3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