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也注定了孩子在進入小學後能夠吸收老師所講的知識,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感到壓力。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會更加認真聽講,懂得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做作業時也會更加積極主動,這也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分為幾個方面,除了孩子在讀、寫、算、做四個方面的理解和認知外,還有注意力、耐心、細心、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等多個方面。
1、培養孩子多思考
最基本的是小學開始就是算數,培養孩子動腦筋可以讓孩子聽懂老師講的一些例子,這也是好處多多的思維方式,最簡單的有,2 3=5,那麼3 2=5.或者一些這樣的例子,這其實也叫大腦懂得多轉彎思考,在做事的時候孩子知道要思考之前是否有同樣的例子,那麼他就知道怎麼了 同樣适用于學習中。同樣,如果在學習中遇到各種難題,也會思考自己是否學過同類型的問題。
2、訓練孩子反複練習
在教孩子寫字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反複練習,因為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太多,他可能會因為對一個陌生的字感興趣而寫出這個字,在第一次寫這個字的過程中,他可能不會把這個字記在心裡。所以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反複練習,同時最好嚴格要求,不能馬虎,否則孩子會養成習慣,不知道怎麼寫好,就總是對家長和老師馬虎。
3、寫字的習慣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寫字習慣,寫字時要保持正确的坐姿,要坐得端正,不能彎腰,眼睛離書本要有一尺距離,身體離書桌至少要有一拳。同時,握筆姿勢要正确,這樣既能保護孩子的眼睛,又能使他從小就練就一手好字。
另外,孩子看書的姿勢也要保持一緻,尤其不能躺着看書,躺着看書會損傷孩子的眼睛。
4、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在孩子做作業時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不要動不動就打擾孩子,特别是要向孩子的爺爺奶奶交代,因為老人對孩子比較關心,往往怕孩子學習時間太長,動不動就給孩子送吃的送水果,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在寫作業時就學不進去。
正确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獨自學習一段時間,比如至少半小時,然後讓孩子起身适當活動,學習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确定。
5: 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家長應該給孩子每天晚上規定一個做作業的時間,比如晚飯後半小時,告訴孩子現在要來做作業。據說一個習慣可以在28天内形成,雖然一開始孩子不太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就會知道這個時間屬于做作業的時間,而不是看電視或玩耍等。
培養孩子學習習慣時家長常見的錯誤做法?
1、過分關注
孩子上了小學,做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關心,總覺得孩子小小年紀背負的東西太多,所以經常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過分關注,不動聲色地給孩子送水、送餅幹、送水果。在這裡要告訴家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隻有從小愛學習,成績才會好,将來才能成大器。
2、由孩子的想法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思想問題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或者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夠集中,做作業時往往沒有耐心,容易受外界影響,或者不想做作業。這時家長往往由着孩子的性子,認為孩子不願意做就算了,這種做法其實不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而會導緻他越來越不喜歡學習,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
3:過度依賴電子産品
一般來說,家長應該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産品,因為電子産品會讓孩子沉迷于此,從而變得不愛學習。有的家長可能因為給孩子使用手機,讓孩子看一些習題等,但是因為電子産品裡面有一些很吸引人的遊戲,難免會讓孩子受到影響,從而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家長在平時一定要盡量少給孩子使用電子産品。
4總結
在孩子學習的這條道路上,家長要逐步提高對孩子的要求,家長也要客觀的看待對孩子的要求,注意循序漸進,不要超過孩子自身年齡所能承受的知識範圍,注意不要讓孩子壓力過大,而逐漸走向錯誤的道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也要注意做好榜樣哦,隻要家長做好榜樣,孩子就會更愛學習,把學習當成理所當然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需要家長強迫,孩子愛自己,就會用心去學哦。
正确的問題是正确的處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
更多科學育兒小知識請關注本頭條号,小編将不時更新與大家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