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常用的台釣線組中有很多内在的搭配原則,比如浮漂吃鉛量與釣線和水深的搭配原則,主子線号數配置原則,子線長短以及鈎間距設定原則等等。其中最不會引起釣友們重視的是鈎間距的設定原則,而鈎間距大小的設定關乎中魚率的高低,還與是否容易脫鈎跑魚息息相關。所以鈎間距的設定原則也是線組搭配的重要原則之一,理應引起釣友們的高度重視。
鈎間距通俗點說就是雙鈎之間的間距,一般是指下鈎的鈎柄到上鈎的鈎底之間的距離。釣魚人經過長期與魚鬥智鬥勇的實踐,取得了設定鈎間距的經驗,總結出三個原則,分享如下。
一、依據目标魚的魚情設定鈎間距的原則目标魚的魚情包括魚個體的大小、魚的吃食習性以及給口的輕重等三個方面。
1、 魚的個體大小
我們一般垂釣的淡水中目标魚有鲫魚、鯉魚、草魚、青魚、鲶魚、鲢鯒以及黑魚、翹嘴、戈雅、白條等。個體大小不一樣,我們設定的鈎間距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個體越大的魚設定的鈎間距越大。相反,個體越小的魚設定的鈎間距越小。
像釣大個體的鯉魚、草魚、青魚等鈎間距一般選擇在3-5個鈎距距離,釣大個體的鲢鯒時也有選擇6-7個鈎距的,大約在10厘米以上。但在釣小個體的魚時,如垂釣鲫魚、個體不大的小鯉魚時鈎間距一般設定在2-3個鈎距,大約也就在2-4厘米之間。
2、 魚的食性
魚的吃食習性一般分為掠食性和雜食性。掠食性的魚類吃食有種搶食的感覺,比較生猛;而雜食性魚類吃食相對“文靜”,就像常說的富家小姐嚼慢咽那樣。我們垂釣掠食性魚類一般設定的鈎間距較大。垂釣雜食性魚類時設定的鈎間距較小。
像釣黑魚、翹嘴、草魚等鈎間距一般設定為4-6個鈎距,而釣鲫魚、鯉魚時設定鈎間距為1-3個鈎距,像冬季垂釣鲫魚,鈎間距設定一個鈎距,有的釣友甚至設定為半個鈎距。
3、 給口的輕重
魚給口的輕重分為生口、輕口和滑口,一般來說釣生口魚時設定的鈎間距要大,釣輕口或滑口魚時則設定的鈎間距要小。
像黑坑新放的養殖魚就屬于生口魚,還有自然水域的小雜魚也屬于這一類,垂釣這類魚時鈎間距一般設定為3-4個鈎距左右。像自然水域的大魚,黑坑偷驢時釣的三、四水魚屬于滑口魚,由于天氣溫度過高過低,或溫差大、氣壓低、水質差等因素魚不積極覓食會出現輕口魚,釣這類魚時鈎間距離設定1-2個鈎距左右。
二、依據子線的長短設定鈎間距的原則
子線越長設定的鈎間距越大,子線越短設定的鈎間距越小,一般來說子線長度在35厘米以下,設定的鈎間距在1-3個鈎距之間,如果子線超過40厘米,鈎間距設定在4-5個鈎距,甚至更長。也有釣友說你用的子線是幾十厘米就設定鈎間距為幾個鈎距,這個有點太過籠統,其中有很多特殊情況,可以作為參考但并不建議按這個操作。
比如我們垂釣大個體的鲢鯒時,子線長度達到50厘米也很正常,那麼鈎間距就不能少于5個鈎距,設定為6-7個鈎距的也有,垂釣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依據釣鈎的大小設定鈎距的原則
釣鈎的大小也同樣影響我們設定鈎間距,一般來說小鈎設定的鈎間距較小,大鈎設定的鈎間距較大。
通常我們使用大鈎來垂釣大個體的魚類,使用小鈎來垂釣小個體的魚類,這和上面叙述的第一個原則的部分相重疊,即依據魚的個體大小設定鈎間距的原則相符合。至于設定的鈎間距大小就不再累述。
四、依據釣底或釣浮的不同設定鈎間距原則釣底時設定的鈎間距相對較小,特殊情況時上鈎和下鈎稍微有點區别即可;而釣浮就不同了,要照顧到不同的水層,就要盡可能地加大鈎間距,鈎間距越大照顧到的水層越多。
另外,有釣友釣浮時利用上鈎霧化誘魚,下鈎才真正用于刺魚,這樣就要加大鈎間距,增大魚的覓食空間。
寫到最後鈎間距大小的問題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的垂釣效果,而鈎間距又和魚情和我們的釣法息息相關,所以建議大家結合本地的魚情選用合适的釣法,再設定合适的鈎間距,這樣中魚率就會大增,而且不容易脫鈎跑魚。
需要提醒大家還有一點,就是魚情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相互轉換,比如生口魚過一段時間就變成滑口魚,也可能因天氣因素變化而變成輕口魚,所以我們要依據具體的魚情設定鈎間距,不能死闆硬套,要學會審時度勢。
我是悠漁樂好,酷愛釣魚也喜歡分享,後面會定期分享釣魚中的所感、所聞,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