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22:33:30

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通訊員 劉婧 任鏡宇

“鐘祥自古長壽鄉,縣名長壽千年長,長壽縣有長壽鎮,人多長壽享安康”。這是流傳在湖北鐘祥市長壽鎮的一首童謠。長壽鎮地處國家旅遊勝地大洪山南麓,位于湖北省鐘祥市西北部30公裡處,人文曆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也是明嘉靖皇帝生母——蔣氏娘娘的出生地。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長壽鄉裡話長壽)1

10月14日,重陽節,極目新聞記者驅車來到長壽鎮,追尋這座曆史古鎮足迹,感受世界長壽之鄉的魅力。

長壽店訴說曆史古韻

長壽鎮古時稱之為“長壽店”,相傳在西漢時期,有一逾百歲的長命高壽的魏姓夫婦,在此開茶水店而始,後發展成為驿站和商埠,為了紀念這位高壽的老人,人們在此築牆立城在城樓南門上鑲嵌了“壽山門”石匾,長壽城稱之謂“長壽店”,長壽因此而得名。

長壽河貫穿鎮區,蜿蜒流淌。春秋時期,長壽河分為長河和沙河,河兩岸出現了不少的長壽老人,其中一個叫苌弘,一個叫師襄,這兩個人都是孔子的老師,當時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長壽名人,将長河和沙河合稱為長壽河。

據南北朝年表記載,在南齊永明3年,即公元485年,在長壽店設立了長壽縣,距今已1500多年,由此可見長壽曆史文化的久遠。

在重新修建的茶水店前,一張茶桌旁,兩位雕塑古人正在品茶。住在附近長壽社區的郭大路老人,正和一幫老年朋友圍着茶桌打撲克牌。

在茶桌的右前方,年代久遠的長壽古井保持着古樸的風貌。據介紹,長壽井深18.8米、水深15.8米、内徑約1.08米、井口直徑0.8米。

“長壽井水質清澈,甘甜可口,一年四季井水不幹也不外溢。”今年已91歲的郭大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小時候聽老人說此井水有清熱、利濕、止痛之功效,平時有頭痛腦熱、腹痛腹瀉的病人,隻需飲用此井水就能“水”到病除。于是,方圓百裡的人們成群結隊到此取水,每到傍晚時分,井旁就列隊如龍,經年不衰。

有歌謠道,“長飲井中水,能活九十九;食用井中水,疾病繞道走。”井水讓人健康長壽,因此也有了“長壽井”的美譽。

百歲老人穿針縫衣生活自理

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長壽鎮早已成為農業富庶之地,百姓安居樂業的福壽之地。而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也使長壽鎮成為鐘祥壽星最集中的地方。

據了解,長壽全鎮有2.8萬人,80歲以上老人569人,90歲以上104人,百歲老人的有11人。

14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來到長壽鎮曾坡村高齡老人李德秀家時,老人正坐在房間門口縫衣服,生于1921年的老人剛過完100歲的生日。

隻見李德秀老人手法娴熟,動作麻利,從精神狀态上來看,完全不像百歲高齡老人。“我雖然100歲了,但是平常洗衣服、掃地、做飯都能夠自理,盡量不讓孩子們操心。”李德秀細細地說道。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長壽鄉裡話長壽)2

李德秀出生在農民家庭,多年來勤勤懇懇,辛勤勞動,從不與人争吵。“母親經常給穿針引線,給自己做鞋子、縫補衣服。”李德秀的兒子介紹,由于母親歲數較大,他時常叮囑母親在家多休息,但她一直保持着勞動的良好習慣,在家裡經常洗衣服、做飯。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長壽鄉裡話長壽)3

“老人家,我們給您送電視機來啦!”此時,鐘祥市衛生健康局和長壽鎮的工作人員給李德秀家送來一台50寸的新彩電。

“今天是重陽節,政府安排工作人員看望慰問全市所有的百歲老人,并送上1000元的慰問金。”鐘祥市衛生健康局老年科負責人王技玉介紹,政府會給每一位百歲老人的家裡贈送一台彩電,并在他們家懸挂“壽星之家”匾牌。

“今年全市新增百歲老人32名,通過走訪調查,這些老壽星的生活都能自理。”王技玉驕傲地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在現場的交談中,大家看到李德秀老人身體硬朗,說話利索,都非常高興。老人的兒子說,全家居住在山上的桔園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平常在飲食上注重清淡、綠色,這也是母親長壽的“秘訣”所在。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長壽鄉裡話長壽)4

據了解,鐘祥百歲老人大多以吃素菜為主,當地産的豆制品、香菇、木耳等是他們十分喜愛的食品。這些食物具有低脂肪、低動物蛋白、高纖維素的特點。另外,這些百歲老人的心态特别好,雖然他們住的大多隻是磚瓦結構的平房,吃的也隻是粗茶淡飯,但是,他們感覺到十分滿足。

為了探索長壽村的秘密,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員,博士道生師王五一帶領研究團隊,對鐘祥長壽現象進行調查研究。“鐘祥優質的水源,優良的土壤,豐富的植被等良好的生态環境是鐘祥人長壽的根本原因。”

“鎮衛生院定期定點開展高齡老人體檢服務,同時開展上門體檢服務,切實掌握高齡老人健康狀況,為保證高齡老人身體健康提供有力支撐。”長壽鎮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齡老人的生活水平以及身體健康,也将其視為“長壽”文化的名片,除了按時給所有高齡老人發放補貼,逢年過節給高齡老人送溫暖、送愛心,叮囑老人注重身體健康、生活平安喜樂。

長壽河畔延續長壽文化

在長壽河大橋頭,一個巨大的石刻“壽”字引人注目。

長壽之鄉的風土人情(長壽鄉裡話長壽)5

極目新聞記者沿着旁邊漂亮的石階,來到長壽河畔,秋風中貫穿長壽鎮城區的長壽河幹淨透徹。

沿着河畔行走不遠,複古修建的“大東門”城門透露出當初的威嚴,河對面的練兵場如今已變成百姓的稻谷田。

長壽鎮負責人介紹,鎮政府以文化為載體,以康養為目标,依托長壽文化、道家文化文化,着力打造以“長壽源頭,康養福地”為主題的長壽河畔漫遊園,旨在繼承長壽文化、寄托福壽寓意。

長壽鎮長壽社區91歲的郭大路,從小到老一直生活在長壽河邊。他見證了長壽村多年來的蛻變,多年前長壽河畔的大東門、土城牆、仿吊橋、練兵場、跑馬場還深深地烙在他的腦海中。

如今的郭大路身體健康、精神矍爍,愛好喝茶,當地人人都知道他對長壽河畔帶有滿滿的情懷,平日裡樂于協助政府工作人員維護好重建的景點,在遊客參觀和領導調研中,他充當“講解員”,細細講述着“長壽河、長壽店”的曆史故事。

“政府打造的長壽河畔很大程度上複原了原來的模樣,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欣慰。”郭大路笑着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每天早晚都在漫遊園散步,一次兩公裡,時常能回憶起小時候的趣事。

如今,郭大路和老伴種有自己的菜地,生活過得悠閑自在。“我喜歡喝酒、喝茶、散步。”郭大路愛笑,他每天都抽空與鄰居好友在長壽河畔漫遊園邊的“長壽店”裡聊天打撲克娛樂。

“我們這裡的長壽溫泉,是湖北八大高熱礦水泉之一,溫泉地熱帶長約五公裡,泉水湧量6000立方米/日,四季湧量均衡,迄今為止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的遊客慕名而至。”長壽鎮負責人介紹,鎮政府還以長壽池塘為中心,打造公共綠地2600平方米,包括長壽井、百壽圖、龜鶴池,打造100多米的長壽文化牆,上面有長壽鎮百歲老人圖、長壽村孝老敬老家庭、長壽食品、長壽溫泉,十二生肖文化牆和一年四季健康飲食建議,倡導積極健康生活方式,營造長壽文化氛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