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的研發總部

美的研發總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3:32:23

本文為《胡自強:此心安處,是中國》系列連載的第十一篇。

在Big Swing的推出過程中,除研發團隊外,另一個發揮重要作用的團隊是美的集團的工業設計團隊。從品牌在美國市場的定位,到與競争對手的外觀區隔化,再到凝練要向消費者傳遞出的品牌、技術、文化信息,這些都離不開工業設計,離不開胡自強在建立美的中央研究院之初就規劃的工業設計團隊。

在2014年4月出台的美的中央研究院第一份《工作規劃》裡,除基礎技術規劃和海内外研發中心布局外,還規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即創新平台。在創新平台的架構下,分為工業設計、産品創新和用戶研究三大闆塊。而在2016年梳理規劃出來的十大核心共性技術中,工業設計又被梳理為核心技術之一;産品創新闆塊主要聚焦在健康技術,把健康技術作為未來技術重點布局;用戶研究則完全嵌入美的的研發體系,是産品研發創新的重要流程。

實際上,在胡自強看來,在擁有強大基礎技術支撐的基礎之上,這三大闆塊都将成為美的創新的利器,是美的打通“産品領先”最後100米的有效工具。這也正是2014年他将這三大闆塊納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創新平台的直接原因。

工業設計,定義品牌的DNA

2017年AWE上,筆者曾在某個企業的展台上遇到正在觀展的胡自強。他打開滾筒洗衣機的洗滌劑盒,來比較他們用的藍色與美的用的藍色有什麼不同。胡自強對工業設計的重視非同一般,這不僅是一個審美層面的問題。對于工業設計混亂的産品,胡自強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它們都是孤兒産品,投放到市場的大海中,根本無從分辨它們是不是同一個企業的産品,是不是在使用同一個品牌。”

2012~2014年,胡自強在擔任小天鵝主管研發副總經理時,已經深深地了解到美的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欠缺。在這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胡自強竟然在小天鵝組織了兩屆工業設計大賽,并統一了小天鵝的工業設計語言,鍛煉和提升了小天鵝工業設計隊伍。

初建美的集團中央研究院,胡自強下決心在集團層面統一設計語言,建立标準,提升美的的工業設計水平,因而在美的中央研究院組建工業設計團隊,在集團層面建立設計體系,從頂層搭建設計策略,做好家族化、系列化設計及創新牽引。

2015年3月,現美的中央研究院工業設計團隊負責人章哲從美的廚房電器事業部來到美的中央研究院。當時的工業設計團隊隻4個人,從零開始搭建标準體系。以CMF标準中的顔色為例,根據當時的統計,美的那時制造體系内使用的顔色超過200種,缺乏标準體系及規範指引。“後來,我們把自有品牌準許使用的顔色限制為40種以内。”章哲說。這種顔色管理标準的制訂,當然會引起各種抱怨。為了确保标準執行到位,在完成實物色闆的篩選、明确标準後,工業設計聯合科技管理、IT部門,在内部線上系統建立标準顔色庫,将顔色管理标準固化在系統内,通過編碼綁定約束新品的顔色選擇,并結合管理辦法及線上流程約束新增頻率,同時也有序淘汰舊有顔色及相應物料、編碼。當然,後來随着美的旗下品牌及渠道的增多,根據業務需求顔色數量也有所增長,但對各個品牌專用色和通用色的管理依然嚴格。通過4年的長期努力,美的逐漸搭建起多品牌的PI、CMF、UI規範體系。

另一項重要的“打基礎”的工作,就是通過做套系原型來建設品牌家族化。當時,恰逢美的決定開拓美國市場,亟需完整的套系化解決方案,工業設計原型是整個套系工作踏出的第一步。工業設計團隊開始轉向接受産品套系設計的挑戰,為美的在美國市場推出Big Swing設計套系原型,團隊也由此進入了胡自強在小天鵝時實踐的“在實戰中成長,在成長中實戰”的模式,合作的外部工業設計團隊也從小天鵝時期的韓國團隊變為全球的頂級工業設計公司——位于美國洛杉矶的寶馬全資設計公司Design Works。

一如在小天鵝一樣,胡自強仍是“不僅僅是要結果”,而是要求美的工業設計團隊與外部團隊、各 事業部開發、海外銷售團隊一起工作。這對還處于建設初期的美的工業設計團隊的挑戰極大,但這也是一個快速提升水平的過程。面對一個競争激烈、容量巨大的海外市場,初次亮相的美的品牌究竟要給自己什麼樣的品牌定位?産品要以怎樣的形象示人?要向市場傳遞出怎樣的品牌内涵?這些都需要通過工業設計傳遞出去。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1

Big Swing套系,2016年設計,2020年上市

好在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當Big Swing在2016年美的科技月核心展區展出時,在美的内部引起不小的轟動。這一套産品在工業設計上結合了美式的肌肉感和歐式的平整感,是一種強調嵌入和平整的風格。這樣的設計很符合美國消費者的審美,在美國當地市場的用戶測評中廣受認可,又與其他品牌的産品在外觀上能夠高度區隔。當地的渠道商LOWE'S也非常有信心将它成套呈現在連鎖門店中。當然,除這一套産品外,通過這次“實戰”,美的鍛煉了工業設計團隊,首次在研發端尤其是工業設計上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協同路徑,也讓團隊更加自信,為後期美的在國内市場快速推出高端品牌COLMO的套系化産品以及美的品牌的套系化産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2

COLMO BLANC套系,2017年設計,2018年10月上市

2017年,在國内市場,其他企業已經開始推套系化産品,美的也在醞釀推出高端品牌。據章哲回憶,當時胡自強反複強調的是:“無論高端品牌能否推出,我們都必須在研發端做好準備,要用設計去驅動品牌建設。”這裡所說的“做好準備”,正是後來COLMO在市場上推出的第一代套系化産品BLANC。

這一套系化産品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着手準備,從套系化産品中要包括哪些品類開始讨論。當然,整個過程已經比Big Swing順利很多。2017年7月,胡自強讓人把這一套“新鮮出爐”的手闆樣機擺在美的一次内部高管會議的會議室門口,并在茶歇時間陪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看了整套産品。這一套灰金配色又可以實現大屏交互的産品真實地擺在面前,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的管理層迅速布局,在當年年底成立高端品牌公司,協同各事業部全力打造首套高端産品。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3

東芝星琢套系,2019年設計,2019年9月德國IFA展發布,2022年5月在國内市場上市

2017年10月,這套産品在美的科技月核心展區展出,又在2018年美的科技月暨成立50周年大會上作為COLMO第一套産品,與COLMO品牌一起亮相,美的也自此開始在高端品牌上邁出真正的一步。有了海外及國内的示範性套系原型,接下來2019年的東芝套系便相對順利很多。胡自強非常關注收購後東芝的發展,也親自協調研發資源,幫助東芝團隊。2019年初,在國際市場需求迅速重建東芝品牌形象的背景下,胡自強與美的主管海外業務的副總裁王建國一起決定,讓美的工業設計團隊支援東芝,曆時半年為東芝量身設計了SAMURAI套系,并在當年德國IFA展上亮相,該套系獲得reddot、iF等多項國際設計獎項,尤其在2021年獲得日本GMARK評委一緻認可。2022年5月,該套系衍生升級為星琢套系在國内市場發布。

當時,美的中央研究院工業設計團隊還有另一個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各事業部工業設計人員一起交流、學習,開闊視野。其中有每年一屆的工業設計大賽,這也正是胡自強在小天鵝時就組織舉辦的“傳統項目”,也有每年一屆的工業設計周。“現在回憶起第一屆工業設計大賽,這些年,美的在工業設計方面真的是有非常大的進步。”章哲說,“目前,美的的工業設計團隊已經超過400人,其中外籍專家超過50人。在國際工業設計四大獎的獲獎數量上,美的獲獎數量已經近500件。”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4

美的米蘭工業設計團隊工作坊現場

在發展過程中,美的工業設計團隊意識到海外資源的利用至關重要。“要主動打破無形的邊界。走出去,利用好全球的設計資源。”章哲說。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組建了意大利米蘭工業設計中心。在美的四大海外研發中心中,意大利米蘭中心定位非常特殊——這是唯一一個以工業設計為初衷建立的海外研發中心。章哲回憶,在當時,他們也考慮過巴黎、倫敦這樣的城市,但最終選擇了在全球工業設計地位更加重要的米蘭。對于美的來說,意大利米蘭工業設計中心是與全球最前沿的工業設計相連接的觸角,是美的掌握工業設計趨勢的橋頭堡,是美的與世界頂尖設計資源合作的樞紐,是美的實現跨界融合創新的搖籃。

另外,令章哲感受深刻的是,美的在意大利米蘭的工業設計團隊,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完全不同。“他們的設計更有深度。比如,他們可以把背後的交互功能與外觀設計一起呈現,讓人的感受更加直觀。”章哲說,“他們在工業設計領域有很多複合型人才來支持深度創新的實現,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回憶起來,當時美的堅持在米蘭布局、投入,保持戰鬥力,才有了今天的諸多收獲。”章哲說。

同時,在這樣的實戰中,美的也逐漸建立起家族化工業設計的語言和規範。美的工業設計團隊與銷售終端一起,在國内市場上完成了美的、東芝等品牌的定義和區格,在海外市場上完成了美的的品牌定位;另外,定義和推出國内、國外的套系化産品,為未來智慧家居做好準備。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5

2020年美的工業設計周,胡自強與工業設計團隊合影

“要去播種,要去堅持别人不理解但自己認為正确的事情。”胡自強當時經常說的這句話讓章哲印象深刻,“事實證明,這樣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無論後來美的推出多品牌的家電矩陣,還是新進産業的工業、醫療産品,強大的工業設計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健康,實現彎道超車的未來技術

從建立美的中央研究院之初,胡自強就對健康技術尤其重視。在他眼裡,這是中國家電業能夠從追随到引領,從模仿到創新的核心點。“去比較中國家電業和全球家電業會發現,我們做很多的技術升級和創新,都是站在全球家電業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唯有健康技術,可以帶中國家電業走上前人未走過的真正的創新之路,可以在全球領銜下一個時代。”

胡自強的邏輯是,家電最早的出現,是滿足了人們更便捷生活的需求;在随後的發展過程中,又圍繞着性能、用戶體驗提升,滿足了人們生活更舒适、更美觀的需求。“下一步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就是更健康。”胡自強認為,真正的家電智能化,能夠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一定是與健康的主題相結合。“智能技術是建好智慧家居的高速公路,公路上跑的是個性化健康管理的汽車,家電智能化才能真正落地,用戶也能體驗到高水平的健康管理。”胡自強說,“你讓空調、冰箱實現對話,很難從中找到能夠給用戶提供的真正有粘性、有價值的服務。”另外,胡自強強調,由于智能化技術還在進一步提升過程中,家庭健康管理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所以真正實現“需要時間”。

正因為如此,健康技術被胡自強定義為:實現彎道超車的未來技術。

2014年底,随着美的中央研究院建制的日趨完善,張智博士終于得以從繁忙的招聘工作中脫身,專注于健康領域技術的探索。

這是從無到有的創新,不但本身過程艱難,能夠堅持下來更加艱難。作為一家家電企業,美的在此之前從未在技術層面關注過健康,所以張智的團隊甚至不知道用戶的健康狀況是什麼,将健康技術嵌入家電産品更是無從談起。

2015年春節前後,張智與團隊一起,着手做健康技術的規劃,從數據端開始探索,最終将重心落在飲食、運動和睡眠三大解決方案上,并以此為核心搭建健康雲平台。

健康雲平台首先從拿到數據入手。在硬件方面,美的自己開發了體脂秤、血壓計等數據采集工具。同時,美的中央研究院還積極與三甲醫院、高校等進行合作,建立自己的食材數據庫、食譜數據庫、運動數據庫、健康知識數據庫、個人健康數據庫等。在依托數據的基礎上,将飲食、運動等健康管理手段嵌入家電産品,實現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大健康的最後100米,需要有工具和方法将‘單點檢測 治療’轉變為‘連續的數據監測 健康生活方式的管理’相結合。”張智說。

健康雲平台在理論上形成了閉環,但在2015年,人們還無法認清數據對于創新的價值,所以落地還是有難度。但是,張智與團隊不斷努力嘗試,并和相關事業部合作,以美的的産品為基礎,推出一些健康周邊産品,比如養生壺上搭配的健康料包配方、電飯煲做雜糧飯的雜糧包配方,并通過事業部在産品上的烹饪曲線設計,實現了一些健康菜譜的落地。2017年AWE上,美的健康雲平台甫一亮相,即獲得當年艾普蘭智能創新獎,這也是艾普蘭獎曆史上首次設立智能創新獎。作為一個雲端健康管理體系的路演模型,它已經足以讓人直觀感受到可以預見的未來家居健康管理的模樣。在這一屆AWE上,美的中央研究院還聯合相關高校及企業成立了精準健康合作聯盟,期望以此為平台,快速實現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健康管理的産品和服務。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6

2017年AWE上,美的健康雲平台亮相,并獲得當年艾普蘭智能創新獎

2017年之後,美的中央研究院健康技術團隊集中力量推進健康管理的落地,比如将健康菜譜嵌入美的的産品,并希望能夠以此為基礎實現健康食材的銷售。但由于美的相關事業部對數據和服務的價值的理解參差不齊,人們對智能技術在家電上的應用也在探索之中,各個産品推進的進程也各不相同,整個過程還談不上順利。

2018年,張智來到美的微清事業部,專注于在這一事業部的産品上落地健康技術。“我知道在中央研究院時畫出來的閉環和邏輯是沒錯的,現在來嘗試推進一下如何落地。”張智說。不太為外人所知的是,美的微清事業部有一個“吃貨研究院”,十幾名員工每天都在研究營養健康烹饪技術和美味菜譜,再把這些技術和菜譜在産品上實現轉化,無論在産品硬件端還是美的的“美居”APP上,都有他們推出的菜譜。他們還拍攝視頻發布在視頻平台上,在推動健康飲食的同時,也推廣美的的産品。更讓人關注的是,美的微清事業部圍繞“健康”這一核心,推出了一系列産品,比如燃卡系列,可以讓用戶“肉眼可見”地比較出到底健康在哪裡。

通過美的中央研究院和美的微清事業部兩個階段,張智與團隊也逐漸打通了健康管理的“任督二脈”。“自2017年開始,我就在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主辦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的廚電分論壇上做有關健康技術的宣講。5年下來,讓我感觸非常深。”張智說,“5年前,健康這個概念,在技術大會上隻是零星出現。而2021年的技術大會上,健康技術已經深入人心、随處可見。這也可以從中體會出,自2015年起,不管美的的堅持、還是我和團隊的堅持,是有價值的,這個方向雖然難,但是正确的事情。”實際上,2021年,“健康”已經成為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的四大主題之一。

用戶研究,全面嵌入美的研發流程

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用戶研究團隊之前,美的隻有零星幾個事業部有用戶研究人員,并不能發揮重要作用。胡自強深知用戶研究在實現産品領先過程中的重要價值。“用戶研究就是創新的眼睛,它會為創新指明方向。”胡自強說,“在追随階段,我們不需要用戶研究,可以隻研究别人上市的産品。但是在引領創新階段,我們必須與用戶更加緊密,将真正的用戶需求在産品上實現,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創新是有效的、能夠得到市場認可的創新,而不是研發人員的‘自娛自樂’。”

高偉2014年9月1日入職,任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負責人。“我到崗時,中央研究院還沒有幾名員工,我的工作是從招聘開始的。”高偉介紹說。到了2018年,這個團隊的人數達到20人,各個事業部的用戶研究團隊也都發展為10人左右。“一切都是慢慢積累起來的。”高偉說。

在與事業部形成互動和牽引層面,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依然采用了技術委員會這個平台。“首先是通過培訓等手段,導入比較高效、有價值的用戶研究工具和方法論,讓用戶研究人員形成比較系統的用戶創新邏輯,貫通從用戶研究開始到産品上市整個流程。”高偉介紹,“其次是在集團層面建立了每個産品品類的用戶體驗标準。”2015年,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推出了美的第一本《美的消費者研究指南》,在這本厚達150頁的冊子裡,詳細寫明了消費者研究的工作流程、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和工具。“當時,我們還在各個事業部為這本《指南》做了大量的培訓。”高偉說。

最重要的,當然是把用戶體驗嵌入整個研發流程之中,這也是胡自強最早提出組建用戶研究團隊的目的之一:讓研發創新真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研究到形成産品概念,再到做出原型機,再到用戶測試、産品上市,每個環節對用戶體驗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形成産品概念之前需要用戶研究,在做出原型機後需要做用戶測試,在幾款不同的樣機出來後要做用戶評價。另外,如果推出的是市場上的主打産品,對用戶體驗的要求标準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對于産品的下市管理,用戶體驗也要嵌入下市流程。”高偉介紹,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還會對各事業部的執行情況進行盤點和複查。

除此之外,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還承接了事業部的用戶研究項目。據高偉介紹,在胡自強的指導和方向牽引下,通過向事業部提供項目服務的方式,用戶研究團隊一方面加強團隊的項目實戰能力,同時也能給事業部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加強事業部的用戶研究力量。一些事業部在産品創新的過程中,會委托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從用戶需求出發,做産品概念的導出,自團隊建立以來,已為各事業部的提供了一定比例的創新概念的支持,事業部已經将其中的部分概念推向市場。

當然,讓高偉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美的中央研究院聯合各相關事業部的戰略項目的創新。2016年3月的一天,正在開會中的高偉接到了胡自強的電話,胡自強向他提出了要做未來廚房的計劃。“當時還沒有‘未來廚房’這個名字,隻是說,要做廚房空間的創新。”高偉回憶說。這對美的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不是某個廚房品類的單品創新”,而是圍繞用戶的需求,對廚房這個空間進行重構,要提供未來廚房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意味着,在美的中央研究院内部,要聯合工業設計團隊,在外部,要聯合5個與廚房相關的事業部。

高偉按照胡自強的要求提交了項目計劃書,成立了聯合項目組,在外部還聯合了在用戶洞察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并可以實現深度創新的美國斯坦福研究院進行合作。高偉回憶,整個項目的推進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戶觀察,項目組專家來到用戶家裡,與用戶一起使用廚房,從而發現用戶的潛在需求。由于未來廚房定位高端,他們特意觀察了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用戶的使用習慣。第二階段就是密集的工作坊創新。項目成員與外部設計師團隊以及超級用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每一場大概30~40人左右,組織了不下10場。”高偉回憶說。最終,在這一步,他們整理出未來廚房的概念。第三階段,就是要把未來廚房的概念,形成可視化的演示産品。這一階段是以美的中央研究院工業設計團隊為主導。第四階段是各個相關事業部承接項目,進行産品開發。第五階段是産品落地,這一階段需要各個事業部與美的中央研究院用戶研究團隊一起進行用戶驗證,然後再推出産品上市。雖然直到今天,很多當時形成的概念還沒有完全落地、推出産品,但是這也為最近幾年美的推出相關産品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7

2017年AWE上,美的未來廚房亮相

與健康雲平台一樣,同樣是在2017年AWE上,美的未來廚房的可視化演示産品,也就是未來廚房項目第三階段的成果亮相。“小美,小美,家裡今天來兩位客人,可以幫我推薦一桌菜嗎?”現場的觀衆不但可以按場景需求與未來廚房交互,未來廚房中還嵌入了健康雲平台的軟性内容,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用戶研究團隊形成概念、工業設計團隊将概念可視化、健康雲平台為未來廚房輸出内容,當時這個未來廚房的演示産品,得到了業内外人士的極度關注。在當時,它是美的中央研究院創新中心三大團隊階段性成果展現,而未來廚房也是胡自強當時期望為美的打造的能夠真正實現全球引領、站上全球家電業之巅的核心武器。

美的研發總部(胡自強此心安處)8

未來廚房在2017年AWE上展出,吸引了海内外大批觀衆參觀

現在回過頭來看,對于當時僅僅成立3年的美的中央研究院來說,2017年是一個極其特殊、極其重要的年份。除了創新中心三大平台取得了美的國内第一個套系化産品、健康雲平台、未來廚房等階段性成果,同樣是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在意大利米蘭設立了工業設計中心,用戶研究團隊聯合工業設計團隊和各大事業部一起在上海設立了用戶研究中心。也是在2017年,美的中央研究院基礎技術闆塊走出“零星突圍”階段,開始了以啟動十大戰略項目為标志的集團軍作戰,擁有了成規模、成建制的創新能力,美的針對國内市場的第一套套系化産品也在2017年推出。2017年,美的美國研發中心搬入現在的辦公場所,高水平的建設、高水平的技術能力,使它成為美的在美國的窗口和名片,也為美的在美國市場研發出Big Swing和U型窗機這樣的爆款産品。同樣是2017年,在美的中央研究院舉辦的第二屆美的戰略技術論壇上,美的喊出了“站在創新之上看世界”的主題,隐隐露出美的站上世界之巅的理想和雄心。

今天看美的中央研究院的2017年,正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春日景象。(未完待續)

嚴正聲明:“電器微刊”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需獲授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