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米蘭時裝周進行中,明星們也是各種被拉出來比美,前有張嘉倪孟美岐,後這就來了秦岚吳宣儀。
不管是哪一對吧,三爺第一感慨的都是,明星的皮膚養護真是比不了,就算是已經40歲的秦岚,也比同齡人要厲害太多了。
說到明星的保養,我們除了會想到醫美,還會有一個标簽會立馬浮現出來——貴婦護膚品。
無論明星推薦過多平價的産品,我們永遠隻會相信他們展現的貴婦産品是本人在用的。
除了海藍之謎外,日系品牌的POLA和CPB,感覺也是在各位女明星的梳妝台上天天見。比如秦岚的梳妝台,POLA占據了大半江山。
但仍然可見這個最出名的CPB“手榴彈”精華。
比如林允的出行的旅行用品,CPB不離手。
護膚品打底其實說的已經非常多了,但三爺今天想出來說說是因為,三爺覺得這個概念有點混淆了。
打底,看字面意思就是給後一步做一個鋪墊,操作上很簡單,無非就是前面多塗一步,但打底的意義是什麼呢?
三爺覺得可以簡單分為三種:促滲;舒緩;中和。我們分開簡單聊一下。
促滲
這個可能是大家對“打底”作用最普遍的理解,前面多一層,幫助後續産品更好的吸收。
現在有些日系品牌都不用肌底液的名頭,改叫導入液了。
好了,收回來,無論是導入液還是肌底液,打底的主要目的(或者說最大賣點)就是促滲。
但是!但是來了,一個完整的精華類産品,自身本就有促滲體系,也就是說沒前面這一步打底,人家自己也可以促滲的,不然作為獨立産品出售它奏是個辣雞。
所以,其實肌底液是一個比較市場化的概念,它本身并沒有明确的定義,也沒有确切的标準,可是它确實可能有效果。
抛開那些純粹想借着這個名字來騙錢的三無産品啥的,大廠的肌底液/導入液,甭管是加了酒精、加了低濃度酸、暫時性改變屏障通透性還是咋的,一般多多少少都是能幫助後續産品多吸收一點的,但是程度上大家就不要想得那麼美好了。
這一類的促滲打底産品,無論上面寫了什麼基底修護、基因修護,都請對自己皮膚不是那麼自信的敏感皮遠離,這不是你們該碰的“打底”。
你們需要的是下面另一類的産品,雖然也經常被用作“打底”,但和上述促滲的這種,卻是完全相反的概念。
舒緩
三爺之前也提過這樣的護膚步驟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把乳液/面霜,放到精華前去使用。
而這一操作的深層意義其實是,把保濕型的産品,放到功效猛藥前面去用。不為别的,是為了讓保濕産品幫忙阻滲。滲透的少,皮膚出現反應的幾率就小。
這個操作,适合敏感肌,也适合使用猛藥産品時用來建立耐受,所以三爺早先就建議大家在用精純視黃醇、較高濃度酸這類産品時,直接放到最後一步(如果非要白天用就是防曬前)。
除了我們之前分析過日本特有的“先乳後水”裡的乳液外,絕大多數的保濕産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膜、封閉作用,減少水分的揮發。
把這樣的産品用于猛藥前,是非常好用的減緩猛藥成分過多滲透到皮膚内部的方法,善用這樣的方法,你會發現很多原先你用不下去的猛藥産品都能用了,也不那麼容易出現敏感反應。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适合打底的舒緩型精華(注意,是适合,并不是人家設計專門用來打底的),用得是如積雪草、紅沒藥醇這樣的抗炎舒緩成分,可以幫助減少後續出現不良反應。
但是這樣的産品,三爺個人覺得更适合用于建立耐受,是在皮膚本身比較健康,沒啥大毛病的時候,有點舒緩作用就足夠,隻要你猛藥别用太多。
可對于屏障本身就不怎麼健全的皮膚,這樣的作用不如直接阻滲來得更安全有效。
總結就是敏感皮想用稍微有點功效成分又怕出問題的,可以先“打底”個輕乳液或者保濕精華再塗。
雖削弱了後續産品的效率,但總比爛臉來得好對吧,也滿足了某些人敏感但又實在眼饞功效産品的心。
中和
還有這種也挺常見,說中和是有點點拽詞了,但意思其實差不多,就是産品容易拔幹就前面弄個滋潤保濕一點的,或者太難推開前面就用個潤滑一點的。
護膚品一般是在防曬前面比較會常用到這種操作,避免緊繃拔幹或者平衡某些粉質較重很難推開的物理防曬等,底妝前其實也經常會用到。
這種就沒什麼講究了,隻要能平衡出你想要的膚感,愛用啥用啥,哪個舒服就用哪個。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三爺都認可有一定的意義,但總覺得帶着一種“遷就”的意味。啥意思呢,比如說促滲的,就帶着點總覺得單獨産品效果不夠,想讓它再有效一點的感覺;阻滲的就是沒有又很有效同時又能很溫和的(至少現在看這還隻能是悖論);中和的更是,單獨産品體驗太差,靠自己疊加彌補。
所以三爺看“打底”,總有點“一步拆成兩步”的感覺,本該一步完成的事,變成了前後搭配,也把護膚步驟搞得越來越複雜。
不是說沒作用,但為了打底而買打底産品,總歸是有點市場引導的結果,是不是真的有這個必要,看個人選擇吧。
你願意為肌底液促滲可能帶來可能帶不來的功效,多花一份錢嗎?不願意為了皮膚脆弱而放棄功效産品嗎?不願意為了稍有瑕疵的體驗而放棄某個産品嗎?
想明白這些,你就知道到底要不要用打底了,尤其是要不要為了打底而多花一份錢買單獨的打底産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