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個習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眼看着越來越多的高校公布了其拟錄取名單,眼看着考研調劑名額越來越少,對于一志願還沒開始複試的同學來說,确實是一種“煎熬”。
所以,一些“擦線”進入一志願複試的考生就有點不淡定了。
于是,他們也去積極聯系高校,申請調劑,參加調劑學校複試,有些同學表現優異,還很榮幸地收得了調劑學校的“拟錄取”通知。
正是這一份“拟錄取”通知,讓他們犯起了難。
到底要不要接受“拟錄取”通知?成為他們最為糾結的問題。
比如,下面這位同學。
本科就讀于某“211”大學,考研時報考院校是同檔次的另外一所“211”大學。
一志願總共有14人進入複試,最終隻錄取12人,而他的初試成績剛好就排在第12名。
所以,最終能不能被錄取,還得看他在複試中能不能“逆襲”。
心裡沒底的他,隻能先選擇參加調劑。
由于複試表現不錯,他成功收到了來自五邑大學的“拟錄取通知”。
雖然,“有學上”了,但是,他卻一點也不開心。
原因無外乎三個字——“不甘心”!
因為,他的本科學校比調劑的“五邑大學”要好很多,同時,一志願還沒複試,雖然有可能被刷,但是,也有可能會成功被錄取。
所以,到底要不要點那個“接受待錄取”按鈕,讓他無比糾結。
因為,考研時,每一位考生隻能接受一所高校的“待錄取”通知,隻要接受該通知,則意味着考研複試就此結束。
也沒有機會再參加一志願複試,更不可能被一志願學校錄取。
所以說,他開始糾結自己到底該怎麼選擇?
相信,遇到這種情況的同學并不少。
所以,就這個問題,下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到底要不要點調劑志願的“接受待錄取”按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本科學校與調劑學校的差距有多大?在考研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考研考雙非大學,還不如不考”。
這句話雖然有點絕對,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确實也有一定道理。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大部分同學讀研,不會選擇比自己本科學校還差的學校。
因為,大家讀研的目的無非就是想通過更高的平台學習來提升自己,也可能是為了學曆的提升,将來好就業。
那麼,學校的檔次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較差的學校,科研實力不足。
比如,一些普通“二本”院校,很多專業的碩士點都沒有或者剛成立沒多久。
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個本科生還行,想要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生,那可能就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畢竟,研究生培養,可能不隻是上上課那麼簡單,需要科研經費、實驗設施等等大量的投入才行。
所以說,這也是為啥很多同學考研會選擇好更好大學的兩個主要原因。
所以,在大家選擇考研學校,調劑學校時,學校的實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調劑學校很差,而自己的本科院校比較好,差距較大的話。
建議大家謹慎點擊“接受待錄取”按鈕。
因為,這種學校層次的差距最終會反映在你的心裡,形成“心理落差”。
你極有可能會不甘心,然後即使是被成功錄取,你依舊可能會後悔。
像文章開頭的這位同學,本科學校非常好,是一所實力較強的“211”大學,如果調劑到五邑大學,他肯定心有不甘。
所以,他最終還是拒絕了該學校的調劑(雖然有點不好)。
但是,對他個人來說,這一選擇,還是比較明智的,至少不會因為沒參加一志願複試而後悔,畢竟,他還有希望。
再說,我們報考某大學,并不是因為我們确定能100%錄取才報考,而是因為我們認可這所大學,就是想去這所大學度過研究生的3年時間。
如果,調劑學校與本科院校差距不大,比如,你本科是四川大學,然後調劑到了蘭州大學,那麼,完全可以考慮接受待錄取。
這就是我們要考慮的第一個因素,下面再講一下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因素。
“有學上”對自己到底重不重要?有些同學,可能已經考研“二戰”乃至于“三戰”了。
如果這次再失敗,可能就再也沒有心勁再來一年了,因為,無論是年齡還是心氣,都已經耗不起了。
在這種情況下,“有學上”則顯得比什麼都重要,什麼“名校情懷”、“非211不上”都可以抛在腦後了。
所以,如果你是這種情況,一志願你又是擦線進的話,建議能接收調劑就接受調劑。
畢竟,機會已經擺在了自己眼前,錯過可能就意味着真的無學可上了。
如果,你隻是第一次考研,那麼,你也可以不用接受調劑,一志願複試失敗,大不了再來一年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以上,就是在一志願還沒有複試的情況下,到底要不要接受調劑志願需要考慮的兩個因素。
寫在最後的話可能從你決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就離不開做各種“選擇”。
特别是考研調劑,這本身就是對我們處理事情是否果斷的一種考驗。
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綜合分析各個因素以後再做決定,隻要自己不後悔,就果斷一些,怎麼選擇都可以。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