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遊業起家的春秋航空創始人王正華,并不諱言對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推崇和模仿。
創建于1971的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是“廉價航空”這一商業模式的開創者,以極緻的低成本競争聞名業内。盡管,西南航空誕生的最初幾年,因其格格不入的做派,一直被視為航空業的“異類”,但是它卻在美國航空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創造了連續盈利時間最長的行業記錄。
1973年,成立僅兩年的西南航空宣布盈利,至今無一年虧損。西南航空在激烈競争中處于不敗之地的關鍵,便是其視為圭臬的精準市場定位,以及精益求精的低成本競争策略。
西南航空一開始就鎖定了廉價航空這一無人問津的細分市場,從而避開中端高航空市場的激烈厮殺,進入一個相對空白的領域,并迅速建立起先發優勢。為了在提供廉價機票的同時還有利可圖,西南航空幾乎将成本控制做到極緻——僅采用波音737一款機型,以便大批量采購并壓低采購價格,壓縮維修和保養費用,同時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飛行員的換駕成本;機票直銷,減少中間流通環節;不設頭等艙和商務艙,僅設經濟艙一類客艙,旅客不必對号入座,減少機場停留的時間;增加座位密度,以容納更多乘客;不提供免費餐飲和行李轉機服務,登機牌為塑料制作;為了減少經停開支,實行點對點飛行,并且隻運營二線機場。
伴随着西南航空在航空業的異軍突起,這些成功要素被追随者競相模仿,其中便包括春秋航空。
作為國内最早的民營航空公司之一,春秋航空于2004年成立,注冊資本僅8000萬,以租賃的3架空客A320飛機起家。由于低成本戰略的成功,春秋航空首航一年便以95.4%的上座率刷新國内航空公司上座率記錄,2006年便實現盈利3000萬,在航空業引起一派驚呼。
表面看來,春秋航空199元、99元,甚至1元廉價機票的背後,是對西南航空成功要素的借鑒與移用——點對點飛行,統一采用空客A320機型,單一經濟艙設置,不提供免費餐飲……
但實際上,春秋航空并未一味地模仿西南航空,而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大量針對性創新。春秋航空創始人王正華是市場研究的高手,他早年以3000元創辦春秋國旅,開墾蠻荒的旅遊市場的過程中,掌握了精準獨到的市場把握能力。他将春秋航空的目标客戶鎖定為三類人群:旅遊客戶,自掏腰包的商務旅客和年輕的都市白領。前者來自于春秋國旅的既有客戶資源,每年可貢獻40%的旅客,後兩者的共同特點是對價格敏感,但又對服務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挑剔,因此要用有競争力的價格打動他們,同時提供必要的服務赢得他們的好感。
基于這樣的分析,春秋航空推出空姐跪式服務,并免費提供一瓶330ML礦泉水,并不因為機票的廉價而削減必要的服務,而是從日常運營中壓縮成本,譬如為了節省燃油,向飛行員設置“節油獎”,獎金與節油量挂鈎;為了減少經銷開支,王正華不惜巨資建立了一套獨立于中航信之外的售票系統,這不但免去了第三方機票代理費用,更為重要的是,有助于春秋航空直接掌握客戶資源,以免受制于人,“隻有離客戶近了,才能與競争對手拉開距離”。
這符合王正華的性格。他常說:“一個真正的強者,沒有人能将他置于死地,斷送他的隻有他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