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犢季節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牧場正準備迎接即将誕生在這個世界的犢牛。通過确保飼喂充足的初乳、避免冷應激和準備好産犢套件,牧場能夠成功渡過産犢季。
要點1:确保充足的初乳
犢牛出生時沒有免疫球蛋白,這意味着它們幾乎沒有抗體來保護它們免受疾病侵害。簡而言之,它們生來就沒有任何免疫記憶,它們會從初乳(母牛分娩後第一次産出的乳汁)中獲得這些抗體,即直接的免疫來源以及集中的能量來源。
犢牛從初乳中獲取約95%的抗體,以及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能量。初乳在犢牛生命早期為其提供保護,使其免受傳染性病原體的侵害。
初乳吸收有24小時的時限。這段時間會影響犢牛長時間的健康和生産力。因為抗體是大分子物質,所以犢牛腸道隻能在出生短期内立即吸收這些抗體,在出生24小時後基本上不可能再吸收這些抗體。在犢牛出生後最初的12小時内,最好是在最初的4-6小時内,新生犢牛應該飼喂3-4誇脫(2.84-3.78L)的初乳。
根據犢牛是否采食母乳,牧場可能需要給它們灌服,或者飼喂初乳代乳粉或補充劑。請記住,初乳代乳粉和初乳補充劑是有區别的。
初乳代乳粉中的抗體水平大約是初乳補充劑的兩倍。如果犢牛沒有飼喂任何初乳,那麼建議給它們飼喂初乳代乳粉。初乳補充劑在犢牛沒有飼喂足夠的初乳,以及頭胎牛産犢,或者如果牧場擔心母牛的初乳質量可能不理想等情況下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初乳補充劑也可以提供非常好的能量、脂肪和蛋白質來源,以幫助犢牛快速進入穩定階段。
要點2:保障犢牛溫暖
犢牛冷應激最嚴重的結果是體溫過低而死亡。如果可能的話,将母牛帶到室内的産圈,在鋪有較厚墊料、幹淨的卧床中産犢,以保溫并減少環境濕度。如果隻能在戶外産犢,盡量在一個沒有泥土和糞便、有防風設施的區域。冷應激和體溫過低會帶來很大的風險,特别是對于難産犢牛,通常會導緻其站立和采食母乳延遲,兩者都可能會迅速降低體溫。
一隻寒冷的犢牛會變得動作遲緩而且有點昏昏沉沉,它們可能不想站起來。如果它們的鼻子或四肢(如蹄子或蹄子正上方)非常寒冷,那麼很可能需要給它們保溫。
體溫過低的迹象包括:
将犢牛恢複到正常體溫102℉(約38.89℃)至關重要。有幾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将它們放在加熱燈或溫暖的毯子下,以及将它們帶到室内,或者給它們洗個“熱水澡”(逐漸加熱),或者将犢牛放入保溫設施中。
筆者發現“熱水浴”方法不太實用。現實條件下,環境十分潮濕,并且有許多雪和泥土。因此,在室内“熱水浴”後,牧場必須将犢牛完全擦幹,然後再将它們放回母牛身邊。這種做法可能十分費時費力。
加熱裝置可以烘幹犢牛并給它們加熱。另一個好處是,當處在加熱裝置周圍時,犢牛實際上是在呼吸溫暖的空氣,這也有助于溫暖它們内部的身體。這是筆者最喜歡的加熱方法。
至于什麼時候需要給犢牛加熱,筆者建議在它們的體溫低于100℉(約37.78℃)的時候加熱。牧場主還需要考慮防風設備的可用性以及當前的環境條件。如果條件比較極端,則可能需要對每頭犢牛進行幹燥和加熱。
要點3:備有産犢套件
有備無患,當進入産犢季節時尤其如此。筆者建議牧場手頭備有一個産犢套件;這是他推薦的一些設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