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小知識(下):用油的學問
“柴米油鹽”、“添油加醋”、“烈火烹油”等等與烹饪相關的詞語中均有“油”,中華料理中,如何用“油”是一門學問,那麼,這個我們平時常用之物,到底有何功效呢?
茶油,《随息居飲食譜》載:“甘涼,潤燥,清熱息風,解毒殺蟲,上利頭目,烹調肴馔,日用所宜,蒸熟用之,澤發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豈他油之濁膩可匹哉?”書中記載有豆油、茶油、芝麻油、菜油和動物油等多種,王氏因其性味與功效,尤為推崇備至。
在中醫眼中,無論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均是具有性味和功效的,既可用于烹調又可用于外治。事實上,一些毛發、肌膚的護理和水火燙傷,人們仍常以油為養護,隻不過諸如玫瑰、薰衣草等草本成了“主角”。
今日推薦——三參潤肺湯
材料:
太子參30克,沙參30克,玄參15克,水鴨半隻,陳皮、生姜、食鹽适量。
做法:
1.把材料洗淨,水鴨斬件焯水後,生姜起鍋爆炒一下。
2.向鍋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上述材料,慢火煮60分鐘,調味即可。
欄目特約養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專家點評:
玄參又名元參,《本草備要》載:“(性)苦鹹微寒,(能)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因能補機體陰液而能治便秘、咽幹口燥;太子參,能補氣生津,藥性平穩而适合病人長期服用;沙參,補肝肺之陰而去虛火。水鴨經生姜、油鍋炒制,寒性大減。這款“清補涼”的藥膳,好比一場秋雨,帶來涼爽舒适,有效緩解咽幹鼻燥,幹咳無痰,便秘,皮膚幹燥等不适,适宜陰虛火旺、虛不受補、病後陰傷人群食用。
小貼士:
風寒所引起的咳嗽、咽喉不适與便溏者不宜。
本期值班醫師:
管桦桦:《每日一膳》專家團隊成員,主治醫師,師從楊志敏、李賽美教授,善用經方及各種幹預手段辨治各科雜病、亞健康狀态等。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讓我們一起健康為樂,助人為樂!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南方号~自營号~日報專刊自營号~每日一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