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看到過一部像樣的懸疑劇了?
自2017年《無證之罪》的大獲成功之後,全網就掀起了一陣懸疑風,愛奇藝推出了“迷霧劇場”,優酷緊跟着推出了自己的“懸疑劇場”,芒果和騰訊也緊鑼密鼓的加入了角逐,各類懸疑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能做到口碑和收視成正比的懸疑劇,在我的印象裡隻有3部。
《無證之罪》沒有奢華的服裝和道具,也沒有各種浮誇的炫技鏡頭,劇情層層展開,線索層層遞進,每個角色的人設都十分鮮明、亮眼,把人性的種種善惡、無奈和掙紮表現得淋漓盡緻,将 觀衆帶到了一個殘酷陰冷的邊緣世界。
另外兩部就是《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前者3條線索齊頭并進,衆多演員貢獻出了“炸裂”般的演技,江陽的“以死求真相”更是賺足了觀衆的眼淚。後者的完成度更是出奇的高,尤其是“陰間配樂”頗為亮眼,“一起去爬山”也成了年度熱詞。
這3部作品也成了國産懸疑劇難以超越的3座大山,如果說有哪部電視劇有望與之比肩,甚至是超越,我想大概率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部了!
《回響》
該劇由馮小剛執導,貌似也是他首次涉足懸疑題材,演員陣容更是讓人非常提氣,宋佳、王陽領銜主演,張國立、張嘉譯、朱雨辰、徐帆等老戲骨和實力派演員助陣,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僅有10集,可以預測到它的劇情是多麼的緊湊、紮實。
老規矩,下面先給大家來一波演員介紹。
宋佳
女演員中的演技“天花闆”,出道至今影視劇作品近100部,斬獲過金雞獎、華鼎獎、白玉蘭獎等數十項大獎,宋佳不屬于那種初看顔值很高的明星,但特别耐看,越看越讓人喜歡,表演風格極具張力,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理解也非常準确,非常有魅力。
王陽
這幾年開始流行“叔圈頂流”,劉奕君、于和偉等中年男演員備受觀衆好評,但論到“雅痞”二字,叔圈無人能與王陽争鋒,俊朗的外形、高大的身材,亦正亦邪的角色魅力,讓我對男性荷爾蒙有了全新的理解。至于演技,我個人感覺他更勝不少影帝視帝。
包貝爾
對于這位演員,我覺得可以看頭來決定要不要追劇,沒頭發的包貝爾和有頭發的包貝爾不可同日而語,出道以來影視劇作品近100部,多以塑造小人物見長,表演中還會帶有很多搞笑元素,但隻要戴上了假發,就會成為演技派!
吳優
提到警匪劇,我相信《餘罪》曾被很多人記住,“大胸姐”無疑是其中比較亮眼的角色之一,也是屬于非常耐看型的女演員。
朱雨辰
曾是趙寶剛導演的禦用男一号,還曾被評為“内地四大小生”之一,但或許是因為“媽寶男”形象敗掉了不少路人緣,人氣大不如前,但有一說一,演技非常出色。
張國立
金雞獎、金鷹獎、百花獎、飛天獎、梅花獎,幾乎拿遍了國内的所有影視劇大獎,演皇帝時霸氣、威嚴 ,談笑間治國平天下,演平民百姓時又非常接地氣,或為生計,終日忙忙碌碌、或為家庭瑣事與人口水四濺,老張的演技能上能下,能古能今,堪稱“一人千面”型的老戲骨。
董潔
百科對她的評價是“人淡如菊、天然純粹”,但因為大家衆所周知的那點事,我個人對她“粉”不起來,但得承認,其演技是很不錯的。
黃軒
“溫潤如玉”這個詞,放到他身上很合适,那種淡定耿直的性格與浮躁的娛樂圈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表演風格非常質樸,能在文藝憂傷男和中二搞笑男的角色之間遊刃有餘地自由切換,演技非常不錯,但說實話,或許是我個人原因吧,有些時候看他的戲會有一種說不清的“怪異”之感。
張嘉譯
别的明星參加晚會和頒獎典禮都是身着盛裝、前呼後擁,老張是衣服都不換,也不帶助理,一個人、一盒煙、一支打火機、一部手機就去了,出道至今影視劇作品150部左右,斬獲過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華鼎獎等多項大獎,我尤其喜歡他演的都市劇,那種“中國式老爸”的幽默風趣、嚴厲固執,非常有意思,各型各色的小人物都能诠釋的入木三分,但我個人感覺,老張不适合演大人物,最近的《破曉東方》就不太行。
啜妮
說起來也奇怪,啜妮的演技也很不俗,但也有一種類似黃軒的“怪異”之感,明明顔值和演技雙雙在線,但就是讓我喜歡不起來。
講真,《回響》這部新劇中還有很多實力派演員參演,這裡留點懸疑就不過多介紹了,下面跟大家盤一盤劇情看點。
看點一 :劇情懸疑度極高
故事以一起年輕女性被殺案為開頭,多個犯罪嫌疑人次第浮現。而負責這起案件的女警冉咚咚,偵破兇案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丈夫私自開房的線索,于是,她既要偵破案件又要偵破感情的謎團。
這個因地點被命名為“大坑案”的惡性殺人事件,就宛若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冉咚咚沿着受害者夏冰清複雜的人際關系展開調查,開始了尋找真相的旅途。
除此之外,她攜手走過十一年的婚姻之旅也面臨着崩潰的風險,在冉咚咚的眼中,她的枕邊人慕達夫似乎一直佩戴着“虛僞”的面具。
看點二:“推理” “心理”雙重設定
在我印象裡,這是國産懸疑劇首次把推理和心理這兩種元素的占比,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上,且還分成了兩條獨立的故事線,一條是冉咚咚對罪案推理和偵破的“探案線”,另一條則是冉咚咚和慕達夫婚姻危機的“感情線”。
當一條線的情節跌宕起伏,另一條線的情節近乎靜止,但兩條線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滾,相互纏繞形成“回響”,兩條線上的心理較量同時展開,既呈現了現實的複雜性又描寫了心靈的浩瀚。
看點三:展現了一種“疚愛”
這部劇對情感的描寫,更像是一種“鏡中人”的設定,自始至終都在探讨對“愛與不愛”的疑問,其實大部分的都市劇,無論那種題材,大多以家庭為背景,用愛情當做試金石,但往往都落于俗套,而該劇加大了對信任和懷疑的心理推理,展現的是一種把生活“案件化”的疚愛。
看點四:原著專業度很高
《回響》的原著小說被評論家稱為“心理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作者東西在作品中首次嘗試“推理”和“心理”元素齊頭并進,所以在創作者格外不自信,每一章都發給做刑偵的朋友看,當朋友告訴他自己被故事迷住了,他才慢慢建立了寫作的信心,就連專業人士都能被故事迷住,可見專業度和懸念感都非常強。
導演或成最大變數
《回響》這部劇從原著小說到演員選角,可以說毫無槽點,唯一讓人有些擔憂的就是導演了,雖然馮導的實力毋庸置疑,但仔細想想,馮導擅長将世俗精神、喜劇精神和平民精神掰開了,揉碎了的放到電影中,那種京味兒十足的喜劇效果深受觀衆喜愛,但懸疑劇最重要的是詭秘的氛圍、嚴絲合縫的情節推進、條理清楚的懸疑感,這對馮導是個不小的挑戰。
那麼故事到這裡就講完了,我大膽預測:《回響》有望再創國産懸疑劇高峰,馮小剛導演也有望打破觀衆對他“商業片教父”的固有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