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唐詩宋詞品鑒的第305首古詩詞
《行路難·縛虎手》賀鑄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栖馬如狗。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鬥十千?
酌大鬥,更為壽,青鬓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垆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争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白話譯文:
徒手搏猛虎,辯口若河懸,車象雞籠馳馬如狗竄。頭戴平民白絲巾,黃塵追着飛馬卷。誰知我們這些人,是否來蓬籬草民間?道邊衰蘭泣落送我出京城,蒼天有情也會衰老不忍把眼睜。誰管旗亭美酒一杯值萬錢, 我要痛快淋漓傾酒壇。 睡如雷鳴行如颠,隻管将來,搬,搬,搬!
倒大杯,滿,滿,滿! 為我們健康,幹,幹,幹! 鬓發常青古未有。 轉眼紅顔變蒼顔。 你看賣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賽天仙,剛剛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語如琴弦。 還記得漢武帝遺音《秋風辭》,千年過去,至今猶恨人生短! 抓住流逝光陰不松手,把太陽拴在扶桑颠。 哎,無奈,憂愁襲來,一天一天長一天。
注釋解說:
(1)縛虎手:即徒手打虎。(2)懸河口:言辭如河水傾瀉,滔滔不絕,即“口若懸河”,比喻人的健談。(3)車如雞栖馬如狗:車蓋如雞栖之所,駿馬奔如狗。(4)白綸(guān)巾:白絲頭巾。(5)撲黃塵:奔走于風塵之中。(6)“衰蘭”二句: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句子。(7)旗亭:即酒樓。此指送别之地。(8)當垆秦女:用辛延年《羽林郎》詩:“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語如弦:韋莊詞《菩薩蠻》:“琵琶金翠羽,弦上黃莺語。”這裡指胡姬的笑語象琵琶弦上的歌聲。(9)遺音:遺留下的歌曲。秋風曲:指漢武帝《秋風辭》,其結尾雲:“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感歎歡樂不長,人生苦短。(10)扶桑:神話中神樹,古謂為日出處。《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鹹池,拂于扶桑。”系扶桑,即要留住時光,與“攬流光”意同。(11)争奈:怎奈。
品鑒鑒賞:
壹
賀鑄這一首詞就抒寫了詞人報國無門、功業難成的失意情懷。
貳
“縛虎手,懸河口”均借代人才。手能暴虎者為勇士,可引申為有軍事才能的人;口如懸河者為謀士,可引申為有政治才幹的人。倘若逢辰,這樣的文武奇才當高車驷馬,上黃金台,封萬戶侯。可眼前卻窮愁潦倒,車不大,像雞窩,馬不壯,像餓狗。“車如雞栖馬如狗”極形車敝馬瘦,與“縛虎手,懸河口”的誇張描寫适成強烈對照,不平之氣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負,寫感慨:“白綸巾,撲黃塵,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白綸巾亦猶白衣之類,為未出仕之人所著。黃塵指京城的塵土,黃庭堅《呈外舅孫莘老》詩:“九陌黃塵烏帽底,五湖春水白鷗前。”任淵注引《三輔黃圖》:“長安城中,八街九陌。”這六字兩句參用陸機《代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缁”之意,謂白衣進京。結合下句“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謂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貴。李白《南陵别兒童入京》:“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詩題說“入京”,詩句說“遊說萬乘(皇帝)”、“辭家西入秦”,皆賀詞“撲黃塵”注腳。詞徑取李詩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輩可是蓬蒿人”,雖自負而帶一種傍徨苦悶情态,與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不同,讀來别有意味。以下“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則襲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原句。但原辭是通過漢魏易代之際銅人的遷移,寫盛衰興亡之悲感,言天若有感情天也會衰老,何況乎人。此處則緊接上文抒寫不遇者奔走風塵,“天荒地老無人識”的悲憤。以上從志士之困厄寫到志士之牢騷,繼而便寫狂放飲酒。做了俠義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樣;唯遇美酒則不問價。李白《行路難》雲:“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作雷颠,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鬥十幹”,寫出不趨名利,縱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種狂放情态。其中含有無可奈何的悲憤,但寫得極有氣派,使詞情稍稍上揚。
叁
簡言之,此詞上片由愁寫到酒,而下片則由酒寫到愁。過片極自然。不過上片所寫的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憂愁;而下片則轉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憂愁:“酌大鬥,更為壽,青鬓長青古無有。”詞情為之再抑。以下說到及時行樂,自非新意,但寫得極為别緻。把歌舞與美人打成一片寫來,寫笑以“嫣然”,寫舞以“翩然”,形容簡妙;“當垆秦女十五”雲雲是從樂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當垆”化出,而“語如弦”三字,把秦女的聲音比作音樂一樣動人,新鮮生動,而且不必寫歌已得歌意。這裡極寫生之歡愉,是再揚,同時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勢。漢武帝《秋風辭》雲:“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曲雖成“遺音”,但至今使人記憶猶新,覺“事去千年猶恨促”。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長青古無有”句更使人心驚。于是作者遂生出“攬流光,系扶桑”的奇想。似欲挽住太陽,系之于扶桑之樹,“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賀《苦晝短》)。這種超現實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無法擺脫的現實苦悶。“志士惜日短”,隻有懷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陰虛擲的痛苦。·所以下片寫生命短暫的悲愁,與上片寫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緊密聯系在一起。“行路難”的題意也已寫得淋漓盡緻了。不料最末一句卻來了個大轉折:“争奈愁來一日卻為長!”前面說想留駐日光,使人長生不死,這裡卻說愁人情願短命;前面說“事去千年猶恨促”,這裡卻說一天的光陰也長得難過。一句幾乎翻轉全篇,卻更深刻地反映出志士苦悶而且矛盾的心情,将“行路難”的“難”字寫到入木三分。
肆
全詞藝術特點有三:“詞别是一家”,在當時是很流行的看法,而這首詞卻寫得像詩中的歌行體。“行路難”本就是樂府歌行的題目,此其一;《小梅花》的調式也很特殊,以三字句、七字句為主,間用九字句,“三三七”、“三三九”、“七七”的句式交替使用,句句入韻,平仄韻互換,都與歌行相近,此其二;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詩句,其中以采自李白、李賀者為多,此其三。賀鑄曾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隐、溫庭筠常奔命不暇”(廚密《浩然齋雅讀》引賀語),可見善于隐括前人詩意或化用前人詩句,是賀詞的一個藝術特點,此詞表現很突出。
伍
全詞表現作者于失意無聊縱酒放歌之際,既感樂往悲來、流光易逝,又覺愁裡光陰無法排遣的矛盾苦悶心情,但卻用剛健的筆調、高亢的聲調寫成,章法上極抑揚頓挫之能事,行文上跌宕生姿,屬于賀詞中的幽潔悲壯之作,在北宋詞壇上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創作背景:
據史籍記載,賀鑄長得—表人才,身長七尺,眉目聳拔。既是一位豪爽的俠土,也是一位多情的詩人;既是一位嚴肅苦學的書生,也是一位處理政事的能手。他生活在北宋晚期的社會,史稱他“喜劇談天下事,但經曆的都是些難展抱負的文武小職”(宛敏灏《北宋兩位承先啟後的詞人——張先和賀鑄》),這些個人特點反映在詞體創作中,就有“行路難”一類作品。此詞調寄《小梅花》,“行路難”實即詞題,它原系樂府詩題,多寫志士失路的悲憤(概括内容或節取詞語制題放在調名前,乃賀詞慣例)。詞本屬樂府一支,然自《花間集》以來,文人所作,以歌筵酒席淺斟低唱者為多;而用以書憤,得樂府詩遺意的,還是詞壇較新的消息。這首詞便是作者郁憤難抑,從而以雄健之筆,抒發胸中塊壘,傾訴自己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号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于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于錘煉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内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歎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