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篇課文是《有的人》,這篇詩歌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詩人以高度濃縮概括的詩句,總結了兩種人、兩種人生選擇和兩種人生歸宿,讴歌了魯迅先生甘為孺子牛的一生,抒發了對那些為人民而活的人們由衷的贊美之情。通篇使用對比,在相互的對照中将現實世界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曆史結果藝術呈現。
這篇詩歌中提到: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提到魯迅,又提到牛馬,大家自然會想起魯迅在《自嘲》詩中的兩行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解釋】
橫眉:怒目而視。
千夫指:衆人都指責的人。
孺子牛:為人服務的人。
這句詩的意思是:"橫眉怒對那些喪盡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願為老百姓做孺子牛。"詩句表達的是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衆甘願服務。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自嘲》詩的寫作背景《自嘲》一詩作于1932年10月12日,本是一篇無意之作。《魯迅日記》1932年10月5日這樣記載:
"萬達夫、映霞招飲于聚豐園,同席為柳亞子夫婦,達夫之兄嫂,林徽因。"
這一天,魯迅赴宴時,郁達夫和他開玩笑說:"你這些天辛苦了吧?"
魯迅亦戲答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郁達夫又打趣道:"看來你的'華蓋運'還沒有解脫?"
魯迅說:"經你這麼一說,我又得了半聯,可以湊成一首小詩了。"
散席時,郁氏取出一幅素絹,請個人題詞留念。魯迅便寫了《自嘲》的後四句。
七天之後,在贈給柳亞子時,又在前面加了四句,遂成《自嘲》詩。
自嘲
作者: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顔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孺子牛是什麼牛"孺子"就是小孩子的意思,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婦孺皆知",意思就是婦女和小孩都知道,"孺子",古代指小孩子,不分性别都稱孺子,尤其是指幼兒。那麼孺子和牛怎麼又聯系起來的呢?這還要從一個故事講起:
在《左傳·哀公六年》,其中記載的一則故事:
荼是齊景公的小兒子,姓呂名荼,谥号為齊晏孺子。
齊景公非常溺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齊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口裡銜根繩子,扮着牛的樣子,讓小兒子騎着、牽着玩花樣。不料,小兒子一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後,荼繼承了王位。但是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并在齊國大臣田乞協助下陽生弑君篡位,将荼流放後害死。在擁立新主的時候,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意思是你忘了君王給荼做孺子牛的時候折斷牙齒的事了嗎?今天你違背了先王的遺命啊!
孺子牛就是源于這個故事,我們看到:其實孺子牛是指的父母扮牛逗孩子開心。
魯迅的"孺子牛"魯迅與妻子朱安之間沒有孩子,後來魯迅和許廣平同居,1929年,他們的愛情有了果實,是個兒子,取名為海嬰,起名字的時候,他想到自己在上海住了10年,對這個城市很有感情,孩子又是在上海出生,所以取一個上海的"海"字,"海嬰"意思就是上海的孩子。他又講,"如果孩子長大,他不喜歡這個名字,可以改。"
其實這個孩子,隻是魯迅和許廣平避孕失敗的結果。
1930年4月15日魯迅寫給李秉中的信中如此提及:"我本以絕後顧之憂為目的,而偶失注意,遂有嬰兒,念其将來,亦常惆怅,然而事已如此,亦無可奈何。長吉詩雲:'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隻得加倍服老,為孺子牛耳,尚何言哉?"
在此段話中,我們看到這個周海嬰是魯迅偶失注意,才有的孩子,而"孺子"确指小兒周海嬰無疑。
49歲的魯迅老來得子,十分歡喜,對兒子疼愛有加,在給友人的書信裡,他常常和朋友分享育兒狀況和兒子的趣事。
好友郁達夫去魯迅家做客,看到魯迅無比的寵愛自己的兒子(其子把魯迅的書弄亂,灑在地上到處都是,魯迅絲毫不生氣),郁達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魯迅後來就寫了一首詩給郁達夫,這首詩就是《答客诮》: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前兩句的意思是:冷酷無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漢,疼愛孩子的為什麼不是大丈夫!
看來魯迅确實對兒子周海嬰非常的寵愛,"俯首甘為孺子"甘心為兒子當"牛"。
再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孺子牛"句是魯迅随口說出的,隻是在回答郁達夫的"辛苦了吧"的問候。
這兩句原本的意思是說:
"我這幾天并不辛苦。一方面,對于诽謗者對我的中傷,我是怒目而視,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我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像齊景公那樣,口銜繩子彎腰做牛,讓兒子牽着玩呢!"
橫眉冷對千夫指:
1927年,魯迅在已經與朱安結婚的情況下,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魯迅與許廣平的這種結合像是一根尖銳的利刺,直接刺向那些僞正義道德評判家們的胸口處!于是他們的這種行為被當着一種社會的歪風邪氣很快就傳開了。最終果然不出所料,外界的挖苦與抨擊弄得沸沸揚揚,更為諷刺的是,居然連魯迅自己的親弟弟周作人也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諷刺他們。更有各種的诽謗和造謠,惡意中傷,魯迅憤怒地指斥說:"連出世不過一年的嬰兒,也和我一同被噴滿了血污。"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明白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原意:對于诽謗者對我的中傷,我是怒目而視,置之不理。
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49歲得一子,非常寵愛,為了自己的兒子周海嬰,可以像齊景公那樣,口銜繩子俯下身子扮作老牛的樣子,讓兒子牽着玩耍,意在表達自己正在享受天倫之樂。
所以,我們明白了"俯首甘為孺子牛",其實就是魯迅表示自己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可以像齊景公那樣,口銜繩子彎腰做牛,讓兒子牽着玩。"俯首甘為孺子牛"其本意隻是高興地表達父子舐犢情深,而非自謂要做人民大衆的老黃牛
這樣的解釋也正好回答了好友郁達夫"你這些天辛苦了吧"的問候,意在表達自己不辛苦,對外界的中傷诽謗不理,自己在家還享受天倫之樂。
"孺子牛"的演變按當時創作的背景和魯迅原意來理解"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意思"孺子牛"就是給自己的兒子周海嬰當"牛",
後來"孺子"被寬泛地認為是指的"後輩",對後輩"甘為孺子牛"。
再後來揣測分析越來越多,漸漸将"孺子牛"精神升華和拓展,如郭沫若在《孺子牛的質變》裡,提到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引錢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莊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指出"但這一典故,一落到魯迅的手裡,卻完全變了質。在這裡,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報》)。于是"孺子牛"逐漸用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衆服務,無私奉獻的人。也就是說"孺子牛"被引申了,再後來又有了"孺子牛"精神,"孺子牛獎"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