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3:16:56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安徽省嶽西縣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邊陲,是典型的山區縣、農業縣,常住人口不足40萬,曾是國家級貧困縣。11月10日、11日,記者到此采訪,一組數據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縣僅青年創業者協會就有會員238家,團屬的三家公益組織中的愛心人士更超過3000人。共青團的影響力體現其中。

在嶽西縣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城鎮建設的過程中,共青團能做些什麼?乘着縣域共青團改革的東風,團嶽西縣委如何服務大局,激活青年人幹事熱情,引領青年為地方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給予創業青年向上的能量

11日,記者跟随團嶽西縣委副書記(兼職)、嶽西縣青年創業者協會會長儲嶽峰,來到該縣750平米的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在縣委縣政府、上級團委的支持和幾任團縣委書記努力下,該縣的創業青年有了互幫互助、抱團發展的平台。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1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2

圖為孵化基地的直播室

36歲的範如意之前是杭州一家模具加工廠的工人,後來一路打拼,成了小老闆。2018年,嶽西縣招商引資,他決心回到家鄉幹一番事業。他記得,自己在嶽西注冊成立安徽鑫億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第二天,縣青創協就找上門請他加入。在協會裡,他經常參加沙龍,和青年分享經營經驗,也進一步明确發展方向、經營理念,收獲了社會關注度。

“我發現自己知識儲備太窄了,團組織主動關心、聯系我們,詢問發展現狀,帶我們走出去參觀考察,補齊了我的銷售知識,幫我打開市場,将業務拓展到汽車、五金、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範如意說。

眼下,他的企業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主營數控機床及加工中心夾具組等精密機械零部件。他想進一步“升華”創業思路,建立智能工廠。

共青團帶來的正能量,80後返鄉創業青年、嶽西縣青創協副會長方紅也感受到了。

從上海辭職回到家鄉嶽西縣響腸鎮後,她堅持上山找靈感,以農林業廢棄物為原材料,将傳統非遺竹木手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研發近3000款工藝品。然而,因為疫情,其海外市場的産品購買率、複購率、訂單量受到重創。“這倒逼我們開發内銷産品,進軍木制玩具、鄉村振興微雕、民俗建築設計等市場。”

曾經有一段日子,她覺得,參加協會各類創業大賽,有些耽誤時間。今年,她在朋友圈發了新産品信息,她發現,之前創業大賽積累的資源派上了用場。政府部門、創業導師、高校、培訓機構都來找她合作,電話響個不停,甚至有珠海的客戶前來找她學民宿改造設計知識。

“和團組織做朋友,沉澱的資源和能量實現了轉化,創業狀态也變得‘輕松’。”方紅感慨,去年10月至今,自己在内銷市場收獲近600萬元的訂單。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3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4

圖為方紅的創業産品展示

嶽西縣青年創業者協會成立于2017年7月,現有會員238家。但創業者來自社會各領域,存在互動性不強、協同發展能力弱等問題。儲嶽峰介紹,協會與所在地天堂鎮的黨委聯系,成立黨支部,通過黨建帶團建,增強會員歸屬感,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良好态勢。

他介紹,不管是哪位會員參加哪一層級的青年創業大賽,無論在哪個城市,會長、秘書長或是會員都會組成“拉拉隊”,自費到現場為兄弟姐妹加油。他們覺得,這是嶽西創業青年共同的榮光。

越來越多公益力量參與基層治理

“成立11年來,成員跑遍了嶽西所有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隻要誰看到困難的家庭,大家會主動在微信群發起捐款。”王華是嶽西縣義工聯合會理事長。11日,他向記者介紹了協會打造的“圓夢六一”“金秋助學”“重陽敬老”“暖冬行動”四大品牌。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5

義工聯合會開展活動 受訪者供圖

這是一家完全以民間力量自發組織的社會公益組織,主管單位是團嶽西縣委,會員近千人。這些年,協會開展了600多次活動,幫助了500多名家境相對困難的中小學生。讓王華感動的是,很多曾經受資助的學生要求加入協會回饋社會。

在另一家團屬公益組織——嶽西縣映山紅愛心協會的辦公室裡,會長劉節焰拿出了每月的詳細捐助名冊、捐助記錄和活動記錄表,記者發現,很多在外工作的嶽西籍愛心人士連續多年為家鄉困難兒童捐款。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6

“很多人都素未謀面。有一位在廣東工作的企業家,每年捐助8萬元,資助20個學生。” 劉節焰是鄉鎮學校教師,2007年,他和畢業于嶽西中學的校友相聚時,倡議發起成立了該協會,多年來,資助範圍擴大至全社會,還創新實施“按月打款結對助學”項目。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7

他記得,女大學生方遙罹患骨癌去世前,協會為她籌集了42萬元大病救助款。最終,按照她生前遺願,她家人将剩餘的9萬元善款捐回了協會,協會将這筆錢又捐給了12位白血病兒童。

在嶽西毛尖山鄉林河村,活躍着一支返鄉大學生組成的星火志願服務隊。2018年至2021年,1988年出生的胡熠擔任該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去年疫情期間,由于村裡路口、防控卡點多,他組織在家的30多位大學生當起防疫志願者,并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輔導留守兒童上網課。

随後,志願者又開展了農村環境整治、防疫宣傳、衛生習慣宣傳等活動。志願者吳文翰還用新媒體平台幫貧困戶推介農産品。半年後,服務隊組織架構漸漸成熟。學生們之間有個約定,隻要放假回到家鄉,就繼續參與志願服務。

胡熠介紹,有一位1999年出生的退伍大學生,平時覺得不自信,通過參與志願服務,他收獲了信心。目前已經成為該縣人民武裝部新兵役前訓練的教官。

今年上半年,服務隊很多志願者面臨畢業、就業,大家一起研讨分享公考和考研等技巧。“平時,學生通過志願服務了解基層工作方式和知識,更有助于他們考試。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成績自然也不會差。”胡熠感慨。

近年來,該縣湧現出嶽西縣義工聯合會、映山紅愛心協會、天仙河愛心協會等一批團屬公益組織,共青團是他們的“後盾”。團嶽西縣委書記儲成焰介紹,“遇到一個公益組織解決不了的難題,就向縣裡所有組織發出号召。潛移默化中,共青團引導越來越多的公益人士和志願者參與社會治理。”

凝聚更多青年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嶽西有不少農産品和茶葉企業,可以通過招才引智,或與外地高校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産品的營養價值和附加值。”來自安徽省科技廳的劉王蓮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嶽西人,見證了家鄉的變化。她認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産業基礎,嶽西的科技創新和産業水平還要提升,應該加強招引和培育力度,加速平台、人才和企業的集聚。

今年10月4日,第二屆嶽西縣博士人才調研座談會召開,17名嶽西籍返鄉青年博士等參加。團嶽西縣委還連續兩年組織召開“慶國慶話桑梓·集衆智謀發展”嶽西籍青年博士人才回鄉調研座談會。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8

座談會現場 團嶽西縣委供圖

近年來,嶽西縣團組織搜集信息并建立包含兩百餘名嶽西籍青年博士的人才庫,根據博士研究領域,分類建立“專家庫”。聯合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等組織嶽西籍青年博士人才回鄉調研,帶他們參觀重點項目和企業,圍繞嶽西縣鄉村振興、産業發展、城鎮建設提出意見、建議,實現人才資源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對接。

來自蘇州的創業者王玉打造葡萄公園、小龍蝦養殖基地和鄉村振興直播基地;26歲的來榜鎮公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鍊帶家鄉百姓發展茶産業;安徽省人大代表、“木耳哥”吳松青用高科技研發食用菌帶動鄉親們增收……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有志青年在團組織凝聚下,為嶽西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共青團改革的思考與實踐(共青團改革有動力)9

吳松青的創業種植大棚

“基層團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是相輔相成的,改革的主體和服務對象都是青年。隻要團幹部始終和青年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心在一起,就能延伸工作手臂,擴充工作力量。當破解了‘人’的問題,青年群體有了活力,共青團改革自然有動力。”儲成焰說。

本文圖片除注明來源的,其它均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海涵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