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加班文化”盛行,各行各業都開始“内卷”。
無論是電商,還是教師、基層人員、甚至是工廠員工,人人都想“反内卷”。然而,某個行業的特殊性,讓其遊走在被《勞動法》保障的邊緣,那就是網約車司機。
不管是全職的滴滴司機,還是兼職的滴答出行、一喂順風車,司機都沒有穩定的法律保障,換句話說,幹多幹少沒有規定。
一、網約車沒有“加班”
在出行市場,是從來沒有“加班”一說的。
之前稱霸過的出租車,由于辦理牌照成本高,司機基本是兩班倒。有人跑白班,有人跑夜班,歇人不歇車。
而後來取而代之的網約車,沒有牌照的糾紛,一人一車,在這種情況下,司機要想多賺錢,就隻能死命熬。
然而,靠年輕熬出來的收入,很快就會全部上交給醫院。在享受了一段時間的“自由職業”後,部分網約車司機體會到了青春的殘酷,開始懷念起曾經上班朝九晚五的日子。
二、司機的“掙紮”
某些“覺醒”的司機不甘奔波,意圖在網約車行業普及“定時工作制”。但是滴答出行、滴滴出行等平台,怎麼可能讓司機得逞。
杭州司機江某,在2018年6月份入職某網約車平台公司,雙方簽訂了書面勞動合同。約定江某擔任司機崗位工作,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直到2020年,江某向仲裁處申請仲裁,請求裁決公司支付2018年至2020年期間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費!
不僅如此,江某的陳述還“有理有據”,說原本平台的管理制度明确公司的工作時間是8小時,但是自己日均在線時長超過了11小時,屬于嚴重加班。
筆者都驚掉了下吧,第一次看到有網約車這麼調理清楚、擺事實、講邏輯的來狀告公司。
三、行業大勢
司機的覺悟是好的,然而,放眼望去,整個行業的現狀就是“多勞多得,甚至多勞不得”。
首先,出行市場原本就競争激烈,各平台為了保證自己的收益,基本實行的是不定時工作制,即司機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其次,法律的缺失。完善的法規至今在出行市場仍然是一紙空談,不享受《勞動法》的保護,平台可以對司機“任意擺布”。
因此,不管司機是有多不滿,短期内,出行行業絕對不可能适用普通意義上的《勞動法》。不管司機出車幾小時,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為自己“加班”。
至于其中有多少進入了司機的口袋,那誰又知道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