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三次上升周期 第十一章 元代的職業文人
作者 範子盛
繁榮的貿易帶來了人民生活的富足,元朝時中國已經出現了龐大的市民階層,他們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國産生了大批真正意義上的文人——也就是靠市場吃飯,自己養活自己的職業文人。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昌盛的古國,曆朝曆代的文人不知道有多少。可是在元以前,中國的知名的有重要影響力的文人都有一共同特點,即是靠政府吃飯,也就是說他們的真實身份是官員,朝廷提供的俸祿、津貼、賞賜或其他形式的待遇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他們從事的文學活動往往是政務工作以外的業餘工作或者是官場的應酬。比方說,唐朝的詩仙李白,他作過翰林待诏,也受過唐玄宗的賞賜,安史之亂時又作過永王的幕僚。詩聖杜甫則作過左拾遺,人稱杜拾遺。宋朝的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這些人都是終生為官。就是奉旨填詞的柳永,歸隐田園的陶淵明也都是作過縣令的。
但是這種情況在元朝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元朝出現了以關漢卿、白樸、馬緻遠、鄭光祖等為代表的大批優秀的雜劇作家。這些人的一個本質的特點就是沒有擔任任何的官職,是真正的職業文人。其中尤其以關漢卿著名。
關漢卿
關漢卿,号“己齋叟”,生平事迹不詳,根據零碎的資料來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躍于約1210年至約1300年(元成宗大德)間。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動,也曾到過汴梁、臨安(今杭州)等地。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一生寫了60多種,今存18種,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存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明初賈仲明稱關漢卿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
從以上記錄我們可以看出,關漢卿大抵是演員出生,且在演藝界(梨園)聲望頗高,被稱為“領袖”;後來從事劇本寫作,也取得了極大成就,因而成了“編修師首”,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首席王牌劇作家,最後關漢卿創建了自己的劇團,并且是最有名最有實力的劇團老闆(雜劇班頭)。
關漢卿的人生經曆和英國的莎士比亞極為相似。1586年,莎士比亞22歲時前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後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莎士比亞一生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關漢卿在文學上的地位也是可以和莎士比亞比肩的,事實上,關的創作量比莎氏更大,隻是亡佚的多。
但是關漢卿比莎士比亞早了300年。關漢卿這樣的職業文人對于文明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隻有在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會産生職業文人。這說明14世紀的元朝的經濟發展水準和16世紀的英國是有的一比的。
關漢卿自稱“我是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響當當一顆銅豌豆”,這反映了關漢卿搏擊市場的豪情,同時,也反映了元朝繁榮的市場經濟已經給自由文人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