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爆料,鄭州出現了罕見的綠色天空,當時鄭州突然遭逢暴雨天氣,一瞬間白天變成了黑夜,天空烏雲密布,天空也變成了綠色。看到這一景象不少居民紛紛擔憂。
有網友表示:這種天氣狀況是怎麼形成的?還有不少網友表示疑惑:這麼“詭異”的天空顔色,是正常的自然現象還是預示着什麼?
關注木夕真知館,第一時間了解最新資訊!
其實天空變成綠色這一現象并不是第一次發生,就在今年7月份,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天空也變成了綠色,而就在當晚,一場暴風雨席卷了南達科他州,風速高達150公裡每小時,不僅如此,随着暴風雨降臨的還有冰雹,這種天氣直接導緻了2萬多人斷電。
其實不然,鄭州在出現這種天氣狀況之前,當地氣象局發布了一個暴雨黃色預警信号,在未來的幾個小時内鄭州主城區、上街區降水量将達到50毫米以上,并提醒居民注意防範強降水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兩次出現綠色天空現象的共同點就會發現,每次天空變成綠色之後都将會伴随着一場大暴雨,也可以說綠色天空的出現跟強降雨有關。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懂為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我們現實中看到的光是太陽發射出來的,是沒有顔色的,但是它其實是多種顔色的組合體。
牛頓曾經用三棱鏡做過一個著名的分光實驗,在這實驗中他檢測出了現實中的光可分為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顔色。
這些顔色的光都是可見光,是能夠被人眼識别出來的,但太陽光也有一些人眼看不到的光,這也證明為什麼我們現實中看到的物體顔色大部分都是這些顔色。
值得一提的是,天空本來是沒有顔色,是太陽發射出來的光經過地球表面大氣層的折射之後,才會形成了天空的顔色。這些不同顔色的光的波長也不同,當空氣中粒子的直徑比入射光的波長短時,光的波長越短,那麼它的散射能力越強,越能被人眼看到。
而這些可見光中,紫光和藍光的波長最短,那麼空氣中的粒子對這兩種光進行折射之後,就會形成我們看到的天空顔色,但是因為人眼對紫光并不敏感,對藍光比較敏感,所以這也就形成我們習以為見的藍色天空。
其實綠色天空産生的原理和藍色天空差不多,觀察過可見光的光譜就會知道,藍光旁邊就是綠色,也就是說綠光比藍光的波長要長一些,對粒子的散射作用比藍光更弱,所以我們并不經常看到綠色的天空。
但是如果在特定的暴風雨環境中,因為空氣中水滴和冰粒密度大,幾乎連成一片,這就使得不僅是藍光會被散射,一部分的綠光也會被散射,再加上當時還是傍晚時候,太陽即将落山,天空還摻雜了夕陽的黃色,多種顔色的組合就構成綠色的天空。
所以這種綠色天空出現除了要有一定的環境背景,還要匹配相對應的黃金時間段,種種因素結合才能構成這一奇觀。
而一般的降雨天氣要麼就是空氣中的水滴和冰粒密度不夠大,要麼就是發生的時間不對,所以就沒法産生這一現象。
所以綠色天空的出現并不是暗示了什麼大災難的發生,它隻是強對流天氣所産生的結果,預示着一場大暴雨、雷暴或者冰雹的降臨。如果遇到這種天氣異象,第一時間要做好雷暴雨的防範工作。
那麼你對鄭州出現的綠色天空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