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德,一說“賒刀人”這個稱号,大家是不是感覺這是一群武藝高超,橫行四方的江湖高手?有一句話叫“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賒刀人”帶的就是菜刀,但是連會武功也得對他們敬畏三分。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上個世紀的農村,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群神秘的人,他們走街串巷,肩上挑着一擔子“刀具”,當然這裡的這個“刀具”指的不是什麼砍刀,兵器。古時候“刀”這個詞常常比作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比如菜刀、剪刀、鐮刀等等,這些帶刀的人,每到一個村子就将這些道具賒給當地老百姓,然後分文不取的離開了,這些人就被稱之為“賒刀人”。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賒是什麼意思?就是物品暫時借給你使用,什麼時候有了錢你再給我。但是“賒刀人”不這樣,他們将道具借給人們之後,臨走的時候會說出一個谶語,也就是預言,而且也不規定日期,等到谶語什麼時候實現了,他們就會回來要賬。傳說他們又能占蔔生死 ,預測興亡 的奇能異術。這麼說你可能還不知道賒刀人的厲害,小德給大家講兩個故事,你也許就會知道他們是什麼人。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江湖叢談》有這樣一個關于賒刀人的記載,說在清朝鹹豐年間,浙江奉化地區曾出現過一名神秘賒刀人,他給村民發了大量的刀具,臨走的時候說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谶語,他說:等米價從每升八十文降到每升十八文的時候,他再回來收賬。老百姓聽他這麼一說,都嗤之以鼻,怕不是個傻子吧,米價十幾文一升那還是乾隆帝時候的事了,兵荒馬亂的年代,米作為日常生活用品,價格隻能升不能降,即使降,也降不了多少,因為幾十年來都沒有大的波動,從80文降到18文,我信你個鬼。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就像目前現代的房價,再怎麼降,也不可能從一兩萬一平米,降到一兩千一平米吧?因為老百姓都需要他。但是神奇的事發生在光緒初年,米價竟然真的大跌到每升18文,十幾年過去了,人們早就忘記賒刀這回事,但是當賒刀人回來要賬的時候,百姓們突然想起來确實有這麼回事,看來這賒刀人真是奇能異士,有預測未來的本領,百姓們都隻能乖乖拿錢。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當然這是古代的賒刀人,其實在近代農村也有很多賒刀人的身影,在80年代東北一個農村就出現過一位厲害的賒刀人,這是一個年輕小夥,穿着普通農家衣服,兩條劍眉一臉英氣,有一天他擔着兩大框道具進了村子,坐在村口的大石頭上,前面擺着一塊黃布,布子上面放着各種刀具。這個年輕人不善言談,腰杆挺得筆直,一隻坐到太陽快要落山。這時候人們都好奇過來圍觀,這時他說話了,他說所有的道具大家看上什麼拿什麼,分文不取,等田裡的麥子變成黑色的時候,他就來收錢,不然就白送大家。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大家樂了,麥子可以是綠色、黃色、白色,哪有黑色的呢?恐怕他這個錢是收不着了,人們連起哄帶好奇,就将兩框子道具都賒走了。然而神奇的是,幾年後村子裡面爆發了大蟲害,蝗蟲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好多老百姓顆粒無收,都忙着跑到麥地趕蟲子,蝗蟲一層一層的趴在麥穗上,把麥穗都壓彎了。傍晚的時候,那位兩條劍眉的年輕賒刀人來了,他指着麥田問鄉親們,現在的麥田是什麼顔色的?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鄉親們看麥田上黑壓壓的全是蝗蟲,麥子可不就變成了黑色嘛,賒刀人的谶語真應驗了,但尴尬的是刀子好幾年了,賒刀人按照約定來要錢,卻趕上莊稼顆粒無收,實在沒錢給他。不料年輕的賒刀人卻搖搖頭,他說是來收錢的,是要再賒給大家一次刀,如此這次的谶語也應驗了,下次連本帶利一起來算賬。這一次賒刀人留下的預言是:等村外的湖中水變成綠色,我再來取錢,這讓大家再次啞然失笑,這人是真傻,這麼清澈的湖水怎麼可能變成綠色呢?這又不是糞坑!不過綠色就綠色吧,不是黑色就行,鄉親們懷着第一次沒還上錢的内疚,起着哄就再次賒了他的刀。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一年過去了,村子裡的湖真的出事了,整個大湖上堆滿了厚厚的一層綠色水藻還發出難聞的臭味,鄉親們們試着往水裡丢了一塊石頭,發現水面上的水藻連石頭都沉不下去,而且這種藻增長速度非常快,沒幾天整個大湖變成了一片綠色,後來他才知道,這種藻叫做藍藻。還是一個黃昏,兩道劍眉的賒刀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沒有什麼變化,沉默寡言的。隻是當人們看到他時,再也不敢對他嗤之以鼻了,鄉親們懷着慢慢地佩服,将兩次賒刀的錢全部給了賒刀人,從那以後這個人就再也沒出現過!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一口氣講了古今兩個賒刀人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知道賒刀人是幹什麼的了,其實賒刀人還有很多類似的谶語,比如河水滿了來收錢,白菜一斤10塊來收錢,可是真敢說,那麼那這些賒刀人本領真的這麼大嗎?我們先來看看他們的來曆!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賒刀人自稱是鬼谷子的後人,此人是戰國時期有名的縱橫家,神龍見首不見尾,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參國事也不問世事,甚至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但是他有幾個弟子,卻被寫入了曆史課本,大将龐涓、大謀士孫膑、縱橫家張儀、蘇秦等等,各個名流千古。雖然鬼谷子身份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他的的學說卻受到民間老百姓的推崇,特别是到了災荒戰亂,年代,民間就會流傳出鬼谷子的各種谶語,童謠,而這些賒刀人順理成章的拜鬼谷子為祖師爺,自稱是鬼谷流派下的一個蔔門。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賒刀人真有洞察天地陰陽的奇異之術嗎?剛才講的兩個故事有失嚴謹,清朝物價變動,米價跌到18文的時候在整個清朝有很多次,比如乾隆皇帝,嘉靖皇帝都有過,通貨膨脹嚴重的時候物價就會飛漲,所以大米價格其實是賒刀人對經濟規律的預判,并不能說有什麼奇能力。長着兩條劍眉的年輕人則是對自然規律的預判,蝗災和藍藻都是比較常見的自然現象,而且賒刀人也沒說收賬日期,什麼時候出現就什麼時候去要就可以了。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但是賒刀人之所以能夠形成一個行業,其中還是有很多行道學問的,小德分析,他們的商業模式類似于售賣。首先他們善于琢磨人的心理,故意誇大谶語吸引人們好奇心,然後以刀具為誘餌抓住人們賭博的心理。比如賒刀人常說的一句話“反正不要錢,我做生意不怕虧”,老百姓肯定都想占點小便宜,不用白不用,賭一把試試。而且這樣的事一傳十傳百,最終也達到了宣傳效果這就是賒刀人的銷售方式。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賒刀人善于制造原本不存在的消費,他們專門尋找農村,為什麼不去城市呢?就是農村人少而且人口流動性小,如果谶語實現了,可以精确地找人要錢,這是鎖定消費群體。其次,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廣撒網撈大魚,在不同的地方說不同的谶語,一段時間後那個地方說對了,就回去收賬,這樣這個市場繼續賒刀,信譽度就非常有保障了,反正不應驗也不收錢。最後為了保證成功率,各地賒刀人互通消息,還要觀察分析自然規律、經濟規律,曆史規律等等,以降低風險,其實他們就像是最早的風險投資人。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其實賒刀人的出現也體現了,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對占蔔的相信,遇到大災小難都要找賒刀人去看看吉兇,順便賒一把刀,賒刀不是目的,就是求個心裡安慰,慢慢地導緻一部分賒刀人走上了坑蒙拐騙的歪路,也讓賒刀人這個行業和封建迷信沾上了邊,就像晚清時期《申報》對賒刀人的記載,用的就是《妖言惑衆》這樣的标題,這也說明到了科學發達的現代,他們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不過不管怎樣,數千年來,賒刀人能抓住人的心理,形成一個行業,足以說明其智慧,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最後别忘了轉發、評論、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