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道,“16小時斷食”是最近在日本很受關注的一種飲食保健方式,亦即前一天最後一餐到第二天早餐期間的16個小時不吃東西,其它時間則可以随便吃。這一熱潮源于日本近期的暢銷書《空腹才是最強的藥》。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青木厚,他是一位生活習慣病領域的醫生。在他40歲的時候,發現自己罹患舌癌。在患癌之前,盡管作為醫生他比較注意飲食,但卻總在不知不覺中飲食過量,慢慢的體型也走了樣。幸運的是,手術之後癌細胞得以去除,隻是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過量進食,否則癌症可能複發。以此為契機,青木厚開始研究健康的飲食方式,并最終總結出了“16小時斷食”的飲食方式,這颠覆了“一日三餐”的常識。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在《空腹才是最強的藥》中是如何介紹這種飲食方式的。
青木厚是内分泌代謝和糖尿病領域的專科醫生,他曾在大醫院工作,後來自己開設了診所,治療過很多患有生活習慣病的人。很多病人困惑地向青木厚詢問,“為什麼吃飯之後會立即犯困,覺得疲倦”“為什麼最近覺得精神很差,容易發怒”。
青木厚說,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如果排除其它疾病,那麼很有可能是吃得太多。即使隻是正常的一日三餐,也可能飲食過量。一日三餐已經作為常識被大多數的人所接受,但實際上這并沒有可靠的依據。
青木厚認為,一日三餐的飲食方式給人體和健康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一個就是“内髒得不到休息”。
吃飯并非是食物通過喉嚨之後就沒事了,接下來人體内的各種器官要拼命消化這些食物。在被消化之前,食物通常要在胃裡停留2~3個小時,如果是脂肪比較多的食物,則需要4~5個小時。然後,食物從胃進入小腸,小腸要花5~8個小時來分解消化物,吸收其中80%的水分和養分。最後,大腸還需要15~20個小時來吸收消化物中剩餘的水分。
此外還有肝髒,它也在參與消化,将食物帶來的養分轉化為人體必需的能力。同時,肝髒還要負責儲存多于的能量,分解食物中的酒精、氨等毒素,并制造消化脂肪所需的膽汁。
知道了人體消化食物所需的時間,接下來了解一下我們日常進餐的時間。如果是一日三餐,那麼早餐到午餐之間的間隔為4~5個小時,午餐到晚餐之間為6~7個小時。不難看出,當我們吃下一餐的時候,上一餐的食物還留在胃和小腸内。而胃是有着很強的伸縮性的,可以裝入很多超過人體需要的食物,即便上一餐的食物還沒有消化,但是還是能夠進食。這樣的話,胃腸和肝髒不得不一直工作,來消化不斷進入體内的食物。
青木厚認為,一日三餐會讓人體器官“沒有時間休息”,容易出現“過量飲食”。器官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功能就會弱化,出現無法吸收營養、無法排出代謝物、免疫力低下等問題。具體來說,過量飲食會導緻這些問題:
——胃腸和肝髒負擔加大;
——體内活性氧增加;
——血液中養分過剩,血液和血管狀态變差;
——脂肪過剩會導緻不良荷爾蒙分泌增加;
——人會變得容易疲勞;
——可能引發糖尿病、高血脂、腦出血、腦梗、心絞痛、心肌梗塞、癌症等多種疾病;
——糖分攝取過量會導緻肥胖和脂肪肝,且血糖值快速上升,出現犯困、無力、易怒等症狀。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可能很多人覺得應該減少飲食中的卡路裡,減少糖分。但青木厚則認為,應該為人體創造“空腹的時間”,如果能夠空腹16個小時以上,就可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青木厚稱,“完全沒有必要設定周密的生活戒律、繁複地計算食物所含的卡路裡,隻要留足空腹的時間,在空腹以外的時候吃什麼都可以。如果在空腹的時候實在太餓,堅果是可以随便吃的。”
青木厚所主張的“16小時斷食”,這其中的16個小時需要是連續的。如果在晚上睡覺的前後斷食,加上睡眠時間在内,确保16個小時不吃東西并不是很難。
他解釋稱,留足空腹時間之後,腸胃等器官可以更好的工作,一段時間空腹會使得活性氧得以減少。在空腹時間超過10個小時的時候,人體内的脂肪開始分解,且空腹時間越長,脂肪分解得越多。如果空腹12~24個小時,血液中的糖可以減少20%。空腹對人體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促進自體吞噬,即人體細胞内的老舊蛋白質的更新。而空腹超過16個小時,人體内的自體吞噬就開始出現。
當然,“斷食16小時”隻是衆多保健方式中的一種,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是否适用于讀者自身,還需要謹慎實踐。(原标題:空腹有利健康,“16小時斷食”在日本受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