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宿西山精舍

宿西山精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11:15:05

宿西山精舍?“精舍”一詞,來源于東漢至魏晉時期,最初是指儒家講學的學社,後來也指出家人修煉的場所,總而言之,就是儒生、道士、僧人、玄士修行者的住處《後漢書·黨锢傳·劉淑》:“ 淑少學明《五經》,遂隐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辨誤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謂之精舍”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東漢時候,私人傳經的事業很盛,有些學者設立‘精舍’,先後著籍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往往從幾千裡外到那裡去求學”釋迦時,有竹林精舍、祗園精舍、鹿野苑等精舍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宿西山精舍?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宿西山精舍(有一座精舍名叫寥廓)1

宿西山精舍

“精舍”一詞,來源于東漢至魏晉時期,最初是指儒家講學的學社,後來也指出家人修煉的場所,總而言之,就是儒生、道士、僧人、玄士修行者的住處。《後漢書·黨锢傳·劉淑》:“ 淑少學明《五經》,遂隐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常數百人。”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辨誤二》:“古之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皆謂之精舍。”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東漢時候,私人傳經的事業很盛,有些學者設立‘精舍’,先後著籍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往往從幾千裡外到那裡去求學。”釋迦時,有竹林精舍、祗園精舍、鹿野苑等精舍。

“精舍”另外還有一層很世俗化的注釋,就是“精緻的房舍”。《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堂後精舍數間,卧室在内。”

寥廓精舍兩者兼而有之。

首先,它是僧人、居士、修行者飲食起居、布道弘法的地方。

精舍的主人是一位姓曾的居士,說起建這座精舍的原由,他說完全緣于一種緣份。

寥廓精舍位于麒麟區寥廓街道西關街135号,就在寥廓山的腳下,這個位置在很多年前是關聖宮的所在地。曲靖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地方,曆史上雖然遠離中原文化,但關公一直為當地百姓所崇拜,而關聖宮的香火也一直很旺,直到“破四舊”的時候,人們推倒了自己心目中的神,跟着他一起被推倒的,是一種叫“信念”的東西。

1996年,曾居士買下了現在寥廓精舍所在的這塊地的時候,一個60多歲的老婦人找到他,把他帶到自己家裡,從落滿灰塵、蛛網密結的的屋子裡擡出了兩大個木箱,老婦人告訴他,說這是她的奶奶保存了18年的東西,奶奶臨死前特意囑咐她,一定要好好保管這些東西,等待有緣人,而這一保存,又是18年。當着曾居士的面,老婦人打開木箱,一個箱子裡是關聖宮的地契文書,一個箱子裡是當年關公塑像被推倒砸爛時老婦人的奶奶拼死保存下來的關公肚子裡藏着的人們的“供奉”。曾居士感到冥冥中有一種力量在指引着他,當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個位置上重建關聖宮。又是一個18年,2014年,寥廓精舍建成,就在精舍的一邊,曾居士建成了雲南第二大的居士林,并且曆經三次“誠請”,從上海請來一尊關公讀書的造像,完成了自己18年來的心願。

在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文宣王廟有很多,過去在各個城邑都有這類建築,而武聖關公廟在海内外數量及規模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關公是一種文化,關公是一種精神,關公被後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而關公文化中最根本的理念文化是忠義仁勇和誠信精神,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義取利,以勇精進,這種精神如今已然成為民族精神和大義,成為社會發展與和諧的根本。曾居士說,自己建精舍的初心,就是想以恢複關公崇拜為一種契機,給更多的僧人、玄士、修行者提供一個飲食起居、布道弘法的地方,為更多人提供悟道、禅修的途徑,所以定時或不定時的,精舍裡都會有諸如國學精粹、佛法諸義、傳統禮儀、茶道、香道、養生等為内容的公益講座,高僧大德、雅士學者是這裡的常客,真正是“談笑有鴻儒”。

當然,最終将精舍取名為“寥廓”,是因為這裡距這座城市的靈山寥廓山隻一步之遙。想來當年給寥廓山命名的人,不僅很有文采,也一定是很有眼界和胸懷之人,因一般人是無法真正理解并深得“寥廓”一詞的深意的。寥廓,出于《楚辭·遠遊》,意思是“空曠深遠”,在這樣的地方建精舍,真正達到“寥清淨圓滿心,廓般若菩提法”的境界。

曾居士認為,作為居士,就是要“居于自己的本分”,首先要做好自己在家庭角色的本分,男人做好自己兒子、丈夫、父親的責任,女人做好自己女兒、妻子、母親的角色,在單位做好自己工作份内的本分。隻有先做好自己才有資格弘揚佛法,弘揚佛法的時候才會有人信。這些是每天必做的,也是每天晚上應該自我反省的,隻有讓大家看到自己信佛後的轉變,自己說的話才有可信度,如果自己都沒管好自己,沒有約束好自己,怎麼能叫人相信佛法的偉大?他之所以修建這個精舍,就是希望各位居士能聚在一起,相互學習,清修靜為,并能由己及人,為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做力所能及的事。

同時,寥廓精舍又是一個很精緻的去處。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現在很多人窮,往往窮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要想活出人的樣子,就要學着去撿起曾經被遺落的審美。”到過寥廓精舍的人,都會感慨于它的精巧雅緻。曾居士是情趣高雅之人,在文化藝術方面有着自己很高的格調,他說,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所以對于精舍,大到總體格調、所體現的文化氛圍,小到一把椅子、一盞茶盅,都做到了唯美極緻。單從精舍内所供奉的各式佛像來說,每一尊都是藝術品,除了實用供奉價值,還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而43間特色禅房,讓人深切感受什麼叫古樸、精緻、典雅,從大堂吧到素食餐廳,從多功能廳到書院茶室,精舍營造的就是“一方間,一線天,行看流水,坐觀雲,自在禅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