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的季節,“嗖”一下就過去了,想吐槽的來不及,想表揚的也來不及。
我們廣大地區吃到的杏,大都不等熟透就摘了,酸過于甜,纖維繞牙齒,還沒吃完一個,牙就不行了。
即使熟透的,軟透那種,也隻是靠近皮的那部分甜一些,整個吃下來,酸得還是挺明顯的。
要麼就是也不酸,也夠軟,但就不甜,清淡無味白開水似的,浪費了生來的那股杏子香。連杏仁都不好吃,不脆不甜不油。
杏子和大多數李子一樣,外表與實際口味對不上号,對牙齒不太友好,第二天酸牙的程度,比梅子厲害多了,而且容易鬧肚子。
特别是有一種尖尖頭紅豔豔的杏子,光看樣子,光聞味道,熟爛爛地香,不知有多好吃呢,實際上一口後,立馬就酸醒了幾年的瞌睡,眼睛半天睜不開來,清口水都下來了……多年後回想起,還是三伏天裡猛一哆嗦。
可是,也有那種得天獨厚的杏子,其貌不揚,沒有杏樣,個頭小小,皮有點油亮亮的,淡黃趨色于白色,乍一看以為是營養不良,或者被霜打下樹的澀李子。哪曉得呢?吃起會來那麼地甜!
杏水且多,果肉細膩,又香,香而不奪甜的主味,甜,也不膩膩的。一掰兩瓣,離核,軟伏伏貼在手拇指上,去了核,連皮吃都不酸,真不知道它之前做了什麼好事,才長成了這麼好吃的杏。
這樣的白杏,吃過一個,就會原諒所有的酸杏子了,讓人心軟軟。
好吃的水果,大都有個弱點:不耐保存,不易運輸。嘗個鮮已經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了,還不一定嘗着好的。
大好山河,千萬種美味啊,都是苦錢的動力,努力幹活兒,掙了去吃,沖啊沖啊。
(圖片整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