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中學,讀後感的寫作都是必須學習和經常練習的一個内容,今天,我們來談談看似簡單的讀後感,要如何去寫好它。
一 為什麼要寫讀後感
大部分孩子認為,寫讀後感隻是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但其實如果閱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對他們有深刻的印象,有難忘的感動,或許還激發出了更多的個體的思考,想到了自己以前經曆過的、夢想過的事情等。
有這樣的感受,能把它們記錄下來,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訓練,它即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寫作、分析、概括等能力,又能藉此對自己的思想進行深度的反省和思考,在閱讀中讓自己得到全面的成長。所以,寫讀後感,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孩子成長的事情。
二 讀後感的4個寫作方法
要選擇自己喜歡,或能從中明白一某些道理的書或文章去閱讀,當然,大部分學生寫讀後感,都需要按照老師的布置,去完成閱讀。一般老師布置的都是适合學生年齡段,同時也屬于精品或經典的作品,因此,閱讀這樣的書或文章,一定能從中學到東西,是适合寫讀後感的。
讀後感的寫作不是簡單地針對所讀内容進行,而要密切聯系好自己的實際生活,無論是當前的形勢,社會現象,還是自己的切身經曆,所見所聞,隻有聯系了實際,讀後感才更有深度,才有現實意義,也才能體現出時代精神。
要把讀後感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不能簡單地泛泛而談,一定要找準角度,或找一個合适的切入點,從書中内容再發散出去,講述自己更廣、更深的思考和看法。
“感”是讀後感的重點,但不“讀”好,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感”,因此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不要匆忙地下筆寫讀後感。首要任務是充分、全面地讀懂原文或原作,清楚了解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并配合查找一些作者、圖書相關的背景資料,為寫讀後感作好準備。
當然,要寫“感”,必須要準确地提出引起“感”的相關内容,因此,讀後感中除了要概要性地介紹作品,還要适當地引用原文,特别是那些要重點傳達給讀者的句子或段落。但是一定要注意,原文的引用不宜過多,要盡量簡潔,以免沖淡了寫作目的。
雖然讀後感可以寫的對象包括任何書或文章,但讀後感本身的性質是類似于議論文的,除了簡單介紹原作品内容外,就是要提煉出感點,一方面用原作内容論證感點,另一方面要結合現實生活,延展讨論,所以,讀後感是議論性很強的文章。
寫這樣的文章,既要有感性,也需要理性,要從書中悟出道理,要以切身經曆和生活經驗去加以證明,所以,讀後感既要有一定的叙述,又必須有令人信服的說理。叙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須很好地結合起來結合,同時,還要有一些抒情性的内容,讓讀後感真正完整地表達出作者對一本書的閱讀和理解。
三 讀後感寫作的3個步驟
讀後感的寫作和其他文章是相似的,也要有開頭,中間,結尾三個部分。寫作的步驟就是3個:
首先,開頭概括式介紹“讀”的相關内容,然後引出“感”;
其次,感是中間的主要部分,要夾叙夾議,重點寫作;
最後,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再回到“讀”加以呼應。
開頭要簡潔,主要介紹所讀作品的名稱、簡要情節,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對作品特點進行初步評價,也就是幾句話說一說閱讀後的總體印象和感覺。
這一段作為文章的開篇,要寫清讀書的時間、書名和基本感受。
比如:暑假,我讀了一本童話叫《神筆馬良》,這本書雖然不厚,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要是閱讀後的感想和體會。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點,要有感而發,重點放在“感”上。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和安排,可以分段(層次)進行寫作,也可以合寫成一段。
首先用簡要的幾句話概括閱讀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品質、書裡講的道理等,通過這一段使讀者能基本了解原作,也是提出自己感點的一步。
然後,根據上段中提出的道理、品質等,舉出一些事例來進行議論,可以是聽過的古代、現代的故事,書中讀的精彩内容,也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曆的事例,證明其正确性。還可以圍繞這些道理、品質,舉出一些反面的事例,側面證明想表達的觀點。
結尾主要是根據所寫内容,進一步概括中心,總結全文,也可以提出問題,發表觀點,引人深思,還可以發出号召和倡議。文無定法, 從書中内容讀到的感動,并聯系到的實際事例,才是讀後感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結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