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14日訊(記者艾晨光)虎年元宵節“十五的月亮”為何要“十七”才圓?湯圓和元宵究竟有什麼區别?走馬燈的制作原理竟與近代燃氣輪機相似?2月13日,楚才小記者們走進新長江傳媒大廈,跟随長江日報記者王萍一起花式話元宵,了解元宵節背後的趣事。
楚才小記者學習元宵節知識。吳俊聰 攝
對于元宵節的來曆,王萍向小記者們介紹,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不少小記者聽後,馬上抛出問題:“老師,那今年元宵節的月亮也是‘十五圓’嗎?”王萍告訴大家,月亮最圓的時刻以出現在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居多,但是今年将出現在農曆正月十七的零點過後,這是由“朔望月”本身的長短造成的。“無論是何時最圓,人們用肉眼觀賞到的月亮形狀基本差不多,絲毫不會影響人們在元宵節當晚的賞月抒懷。”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元宵節美食也不盡相同。王萍說:“元宵節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元宵和湯圓,一般有‘北元宵、南湯圓’的說法。從制作工藝上說,‘滾’元宵是把餡先切好,再放幹糯米粉篩成球形;‘包’湯圓和包餃子一樣,将糯米粉和成團,再包餡。”
楚才小記者制作簡易版走馬燈。 吳俊聰 攝
“這種燈轉動時,看起來像有幾個人在你追我趕一樣。”當講到元宵節傳統習俗賞花燈時,王萍特意提到走馬燈的特點,并讓小記者們留意觀察。“加熱空氣,造成氣流,并以氣流推動輪軸旋轉,按此原理做成的燈就是走馬燈。走馬燈雖是個玩具,但其與近代燃氣輪機的原理十分相似。”王萍補充道,曆史上還有一副對聯與走馬燈有關,具體為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随後,小記者們開動腦筋,親自動手制作簡易版走馬燈,來自光谷第二小學的魯軒瑞告訴記者:“走馬燈的發明顯示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它的制作原理很獨特,回家後我要再好好研究一下。”一位陪同的家長表示,重視和認識傳統節日能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也是他們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編輯: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