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一直在985、211學校讀書、工作的人,我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以及985高校的利弊。
西南地區巨無霸985——四川大學
一、本科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之處在于,這是孩子人格定型的關鍵時期,一個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合作,對社會的态度基本都是在這個時期最後定型的。尤其是很大一部分孩子在中學時期隻盯着高考分數,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會,上了大學還懵懵懂懂,滿腦子都是爹媽的想法,成熟度較低,大學四年就是這些孩子大蛻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有什麼樣的平台就特别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用人單位特别注重第一學曆,因為面對如山的簡曆,HR隻好取捷徑,認為本科學校比較好的學生在本科階段所處的環境較好,也就更易形成良好的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鍛煉良好的能力。
本科不重要,因為終究來說,上大學就是個盲目從衆的事。對比德國教育體系就能看到,德國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分科,一部分學生能上大學,一部分學生上不了大學,所以大學并不是非上不可的東西。在如今技術工人稀缺、大學生過剩的就業情況下,某某技校畢業生的收入比本科生不知道高到哪裡去。适合讀書做學問或者目标明确、知道隻有通過上大學才能實現具體目标的人才應該去上大學,而不知大學為何物,隻是人雲亦雲上大學的人不如好好考慮一下大學究竟是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最重要,與之相比,上不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應該是個次要問題。
華東地區上海四小龍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學
二、985高校的優勢在哪。
1、國家撥款。所謂985、211背後都是現實的經濟利益:隻有這一批高校能得到的專門撥款。落實到各高校,這就是一大筆經費來源。雖然最近大小老虎不斷,但就我親身經曆來看,高校的985、211經費确實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錢建實驗室和沒錢建實驗室不一樣;有錢建三個實驗室和隻能勉強建一個實驗室也不一樣;建實驗室的錢有了,學校能騰出更多的自籌經費用于鼓勵學生出國交換、贊助學生活動、修繕學生宿舍、提高教學環境。錢不是萬能的,但其實,隻要在法定原則之内,錢就是萬能的。
2、視野和平台。985、211已經成了優秀高校的标簽,企業、政府等社會機構很多事情要與高校合作,優秀的機會自然首選優秀的高校。就拿08年奧運會志願者舉例,鳥巢裡面的志願者基本都是北大學生;水立方裡的志願者基本都是清華學生;國家體育館裡的志願者基本都是人大學生。所以985高校的學生平時參與的名企交流活動、政府交流活動、名人講座或見面會比一般高校多很多,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就業。比如我的一個同學在面試回答問題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我曾在與溫總理的座談會上跟大家讨論過與之相關的問題……”雖然這句話十分高調,也許對見多識廣的HR沒有影響,但對其他應聘者是一個震懾。
我的學生現在普遍反映有種“疲勞症”,就是校内的高端活動、大牛講座太多了,多得學生都懶得參加。而就我辦過的活動來說,如果是面向社會開放報名的,社會報名人數遠多于校内報名,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出一流高校的資源是較為稀缺的。
3、自我實現的預言。“優秀是一種習慣”,我在一屆又一屆學生身上看得很明顯。考上好大學的學生都相信自己是優秀的,優秀就要繼續追求優秀。優秀就意味着,四級根本不算什麼,六級刷到600分以上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筆譯口譯托福雅思GRE至少努力考過一個才算滿意;光考個計算機二級不算什麼,自學ps、excel、剪片子、編程、做網站才讓人滿意;大四考研是件特别不光彩的事情,除非是跨專業或者跨校還算好看一點,牛人都要争取保研;出國讀研不稀罕,至少要申到半獎乃至全獎才滿意;畢業後去小民企工作的,慢慢就不好意思跟大家聯系了,覺得自己混得不好,每年同學會都有一群開口閉口IPO、拿到耶魯PHD資格、滿世界買賣石油、有機會旁聽政府高層決策的同學高談闊論。
在這樣的圈子裡生活四年,絕大部分學生即便成不了圈子裡的佼佼者,至少也是圈子裡的中等水平,這種圈子的中等水平,足以在全國同齡人中出類拔萃了。還是那句老話,近朱者赤。
4、校友資源。接着上一段說,我的同學就業普遍很牛逼,我的師兄師姐們就業也很牛逼,我的師弟師妹們就業依然很牛逼。我本科四年建立起的朋友圈子,必然随着時間推移大幅升值。雖然人脈不是一切,但人脈是提供機遇的最主要途徑。
三、985高校的劣勢在哪
1、船大難掉頭。985高校積累了許多資源,但資源太多反而不利于随着大形勢轉型。比如教學改革,許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一句“現在這樣不是挺好,改了之後萬一不好怎麼辦?”學生也是一樣,“師兄師姐的模式那麼成功,我隻要照着做就行”“我考上了北大,怎麼還能回去種地”?學生就這樣一屆複制一屆,走自己的路談何容易。
2、眼高手低。985高校學生心氣兒都挺高,但現在教育和應用脫節,理、工、醫科還好,人文、社科比較嚴重。所以985學校的學生論辦事能力,沒比非985高校強多少,但是預期薪酬卻不低。工作後往往占着一山望着那山高,心思不定,功利心強,機遇往上爬,而少了幾分踏實。這是用人單位對名校畢業生的主要抱怨。所以個别企業明确提出,不要名校生或不要研究生。
同時,學生自己工作後也面臨心理落差。比如我的兩個學生,都抱着經世濟民、學以緻用的抱負考上了公務員,一個進入了中央部委,剛進去的第一件事是去領導辦公室掃地擦地,他幹活有點生疏笨拙,被保潔阿姨數落嘲笑,心想我這麼一個名校的碩士,竟然這樣……另一個去了地方政府,整天不是跟“土匪”打交道就是催拆遷,要麼去巡街,也是一肚子苦水。
最後做個總結吧,誰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萬能的,看清楚自己适合什麼,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是比什麼都重要的。上學隻是手段,不是目的。高考不是一切,985高校也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階梯。發揮自己的長處,在自己選定的領域做到最好,一切就會順其自然達到理想狀态。
近幾年招生全國最多的211—西南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