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時代,無論是清秀娟美的少女,還是活潑可愛的男孩,孩提時代總是那麼無憂無慮,一切都讓他們那麼好奇,就連花鳥蟲魚在其眼中,仿佛都是玩具。
孩子們白天精力充沛,好像是一個個頑皮的精靈,又似乎是機警的兔子。晚上酣睡的姿态卻着實讓人憐愛,看看他們安詳沉睡的模樣,大人們臉上也會浮現出滿意的笑容,一天的倦意也立刻就消失殆盡。
作家們也經常回憶自己的童年,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塑造了一位純真的少年形象。作者回憶自己年少時,與閏土一起在園中玩耍、捕鳥等情形,生動細膩,也勾起了無數人的深切回憶。
南宋一位詩人也喜歡抒寫兒童的詩歌,并在作品中形象地描寫孩子們的活動和神情,令人印象深刻。下面分享的是楊萬裡午睡後賦詩,愉悅閑适,最後一句展現出兒童的天真爛漫。
閑居初夏午睡起
南宋:楊萬裡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楊萬裡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南宋詩人,他博采衆長,又獨創了自己的誠齋體,為宋詩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極大地影響着宋代之後詩歌的創作。
這首詩的大意是:松陰下半弓之地生長着草苔,心情慵懶,就連書都不願翻開。無聊中掬起一捧清泉,去澆灑芭蕉。淅瀝的水聲,驚動了一邊玩耍的兒童,還以為天上突然開始下雨。
楊萬裡退休後安居故園,他平時很喜歡深入大自然,并細心觀察、反複揣摩,經常在别人熟視無睹的景物中捕捉到靈感。
首句先描繪初夏時的景象,“松陰一架半弓苔”。古松高聳參天,樹下綠蔭蔽地,微風輕拂,更覺清涼。作者用“半弓”二字,形象地展現出綠草、青苔生長的場所,委婉地抒寫了天氣炎熱,又很少降雨。
次句傳達出詩人午睡醒來慵懶的模樣,“偶欲看書又懶開”。夏天裡用膳之後,就感覺身體困倦,立刻就想美美地睡一覺。可是等到醒後,又似乎全身無力,懶得動彈。一個“懶”字,刻畫出作者慵倦的情緒,非常準确。
陸遊就曾在《午睡》中這樣描寫,“帳底香雲凝未散,手中書卷堕無聲。”看來放翁午睡後也感覺全身無力,就連書都抓不住了。
後兩句更加細膩傳神,“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作者感覺困倦,于是強打精神,走到泉水旁邊,用雙手捧起清水,濕了濕臉龐,頓時感覺清涼無比;然後再掬起一捧水,灑在幹渴的芭蕉葉上,滴滴答答的聲音,好像是下着小雨。
作者用一個“戲”字,彰顯出詩人閑适的情趣;兒童則是“誤認”,也頗有戲劇性。詩人并沒有打攪孩子們玩耍之意,也不會想到自己不經意的動作,會産生如此奇妙的效果。後兩句雖然是妙手偶得,卻更具詩情畫意。
楊萬裡的這首絕句描寫了生活裡的一幅小景,形象生動,富有情趣,既彰顯出詩人閑适的心境,也表現了兒童好奇、天真的特點。詩人午睡後本來感覺非常慵懶,一場誤會之後,卻覺得十分開心,詩人也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真時代。
對普通人來說,文學創作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經常會廢寝忘食,甚至為伊消得人憔悴。但是楊萬裡卻可以樂在其中,實屬不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