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勵學困生?多年前,我在當科任教師、班主任時總結出一套提升學科和班級整體成績的方法——“抓差、促中、逼尖”,此法不僅使學生單科成績大幅提升,也促進了全班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整體提高,更促進了學生德育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将此種做法運用在年級組和學校教學管理中,相關年級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都得到了穩定的提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鼓勵學困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多年前,我在當科任教師、班主任時總結出一套提升學科和班級整體成績的方法——“抓差、促中、逼尖”,此法不僅使學生單科成績大幅提升,也促進了全班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整體提高,更促進了學生德育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将此種做法運用在年級組和學校教學管理中,相關年級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都得到了穩定的提升。
首先,作為教師,怎樣才能幫助學困生提高?
其一,要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位。這項工作更能考量師者的仁愛之心和教育教學智慧,體現中國古人傳承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之精神,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心力。這個過程能鍛煉、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體現教育公平,傳遞教育溫暖。學困生的轉變和提升不僅可以使班級、學校更加穩定、和諧,教學質量整體提升,也可以在重新塑造學生之時,真正改變許多學生和家庭的命運。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有決心、信心和責任心把這項工作做好。
其二,要根據學情,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學困生成績暫時落後的原因,涉及學習态度、學習方法、思想意識、行為習慣、學習信心、學習基礎等各方面,教師和班主任應該根據學生平時的思想表現和測試成績,因人制宜制定提升的目标和具體的措施,切忌大而化之,盲目籠統。
其三,要走進學生心裡,關愛為先,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思想和學習态度的轉變是學困生改變的基礎。班主任要善于觀察、發現和分析這些學生身上存在的具體問題,更要掌握和學生交流溝通的技巧,走進學生内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困惑,因勢利導,讓學困生對班主任萌生欽佩、信任之情。對學困生更要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切忌講大話空話,更不能挖苦譏諷。每一個學生都有值得贊賞的閃光點,對學困生更要多一些欣賞、信任和關心,讓他們在老師的激勵下産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關愛應發自内心,落實在細節,但不能沒有原則。激勵的方法可多種多樣,可設立進步獎、最美勞動者、陽光少年、最佳課堂表現等各種量身定做的獎項,讓他們重新樹立自信,激發學習的熱情。
其四,要做好學習習慣矯正、基礎鞏固和方法指導工作。學習落伍、困難的學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原來學習基礎差,或者學習習慣和方法存在問題,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個體情況給予針對性矯正或幫扶,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師生結對幫扶、學科基礎彌補、階段基礎提升、學習經驗方法交流會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這些推進學困生轉變的方法并不是簡單地把“榜樣示範引領”變成“樹立學困生進步典型”。某種意義上說,學困生成績的提升和學習狀态的蛻變往往更能考驗一個任課教師的能力,更能檢驗一個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智慧,更能反映一所學校的社會責任感和辦學實力,也能使教師獲得更多的教育成就感和幸福感。
“抓差、促中、逼尖”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要将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後移,将關注和欣賞的目光由極少數領頭羊的身上轉移到多數暫時落伍和需要特别幫助的學生身上。教師需要通過各種具體措施,幫助學習暫時落後或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端正學習态度,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成功自信,彌補學習基礎的薄弱,掌握有效學習方法,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進步的喜悅,進而讓學困生成為攪動班級、年級活力的“鲇魚”,使整個集體呈現“比學趕超”的良好态勢,促進集體成績穩步提升。
促進學困生轉化與提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付出極大的熱情、辛苦和耐心。教師需要跟蹤學困生轉變的整個過程,持續激勵、引導和督促他們改進和提升,讓那些學習暫時落伍或有困難的學生體會到教育的溫暖和力量,激發學生群體競争向上的鬥志,從而促進學生群體的整體提升。
(作者系陝西省西安市遠東第一中學原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12日第5版
作者:馮雲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