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單位可以怎麼玩?鐵子,你還在用分、角、元當貨币單位嗎?,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長度單位可以怎麼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鐵子,你還在用分、角、元當貨币單位嗎?
網絡梗王正将“爽”納入單位範疇。
已知鄭爽日薪208萬,保守估計,其年薪6.4億。
所以1爽=6.4億,1毫爽=64萬,1微爽=640。
前有東哥“1東”,後有爽子“1爽”。
沖浪時代,每一起大事件,似乎都逃不開被玩梗的命運。
這是娛樂至死,還是環境使然?
被玩壞的鄭爽
某著名畫家正在向群衆展示一幅畫,畫名叫《沖浪能手在玩梗》。
畫面上有條寬闊的河,一名男子懷抱兩孩童站在右側,他腦門上貼着張2000萬的欠款單。左側是一對中年夫妻,丈夫手握一張餘額4000萬元的存折,嘴裡說:“養不起娃。”妻子則将金額1.2億的陰陽合同藏進兜裡,同時說:“治不起狗。”
在中年夫妻身後,一身名牌的妙齡少女正在超市偷東西吃。
畫家道:“我畫的是鄭爽一家虐狗偷竊、DY棄養、偷稅漏稅。”
群衆問:“那沖浪能手呢?”
——沖浪能手在玩梗呀~
眼見鄭爽的瓜愈滾愈大,段子手們傾巢出動,留下大量寶貴笑話:
“給你200萬,離開我兒子!”
“阿姨,就離開一天嗎?”
如果地上有10塊錢,爽子不會花1秒鐘彎腰去撿,因為她1秒鐘能掙24塊。
當你花1分鐘讀到這裡時,鄭爽已經賺了1440塊。
原本涉嫌違法犯罪的正經案件,經網友解構,瞬間成為一場全民娛樂狂歡。
互聯網的産物
是網民素質低下,惡意曲解?
是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敗壞?
不,玩梗狂歡,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必然産物。
問:在每日數以萬計的新聞中,某起事件如何脫穎而出,迅速引發關注?
答:突出關鍵詞。
梗,就是新聞的關鍵詞。造梗,就是提取、濃縮一起或一系列事件的關鍵詞。
爽子DY、張碧晨華晨宇有孩子、王子文隐婚生子、張雨劍吳倩婚育……這堆驚天大瓜,最終被一條段子高度概括:微博,随時随地發現新孩子。
自帶趣味性的梗,正好滿足網民對娛樂的需求。
管你是國際糾紛,還是貪腐大案,不從中探覺到一些可供戲耍的東西,如何提高網民的參與感?如何激發網友的傳播欲?
或許你要說,隔壁鄰居天災人禍的,難道也有人在拿它玩梗?
這河裡嗎?這恒河裡。
沒有梗,每一起事件都将獨立存在。
有梗,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才有可能産生夢幻聯動。
一句“不講武德”,簡直是萬能評論。
善與惡的分界
可是,合理不代表正确。
也許每件事都能衍生網梗,但并非每個梗都适合宣傳。
那句“化糞池警告”“兩噸水警告”的背後,是一位沒做錯任何事卻慘遭丈夫殺害的可憐女性。當男人玩起這個梗,暗含的是威脅,是警告,是恐吓,是強迫伴侶順從自己,惡心程度不亞于“三年起步,最高死刑”。
以受害者或無辜者為對象,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梗,不應該傳播并推崇。
網絡梗王行走在道德的康莊大道上,左邊是善意、調侃、逗樂,右邊是诋毀、攻擊、暴力。選擇向左或向右,将決定一個梗的可行或不可行。
譬如,說1東=2分鐘可行,因為東哥畢竟犯下大錯。
但說奶茶妹妹=綠茶妹妹就不可,因為章澤天畢竟是受害者之一。
網絡世界,每天都在産生新的名詞。玩梗,是一種态度,态度是好是壞要視情況而定。
你看,我不也正拿“網友無情造梗”的事情玩梗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