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21:28:56

有的人通過不斷地演繹各種好角色而“封神”,但是有的人可以憑借一個角色可以紅遍神州大地,甚至因此可以吃用一輩子的福利。六小齡童就是後者的典型代表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

當年他參與的《西遊記》一經播出就火遍大江南北,這股“金箍棒的熱浪”更是席卷了東南亞。

六小齡童也因為這個角色聲名鵲起,成功跻身成為老一輩的藝術家。

六小齡童原名章金萊,出生于上海的章氏猴戲世家,祖籍浙江紹興。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

從其曾祖父開始,到了其父六齡童這一輩,更是将猴戲發揚光大,被尊稱為南派猴王。

從小在家庭醇厚的文化感染下,章金萊年紀輕輕就将猴戲表演得惟妙惟肖。

而他在起藝名時,父親冥思苦想,将章金萊二哥的藝名小六齡童的前兩個字颠倒了一下,決定取名為六小齡童

在父親的推薦下,1982年,六小齡童進入到《西遊記》劇組。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

六小齡童也不負衆望,極其出彩地演繹了這個角色,當大家提起孫悟空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但是和老一輩的人人稱贊的藝術家遊本昌李雪健等人不同,衆人似乎對六小齡童這位老藝術家頗有微詞。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4

01

提起六小齡童,就繞不開他和伯樂楊潔的恩恩怨怨

楊潔是拍攝西遊記的導演,也是這部劇的成就者。

但是在一次采訪過程中,她卻明确表示:

西遊記是她心中永遠的一個痛,十年她從來沒有看過她的這部作品,每次打開電視一看見它就換。

原來在拍攝過程中,楊潔導演“有苦難言”。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5

她在她的回憶錄裡詳細地寫到,在六小齡童剛有點熱度時,就“抱團”劇組工作人員一起邊緣化楊潔,企圖将她排擠出去

還為了商演賺錢,聯合和其他幾位主演跑到濟南表演,耽誤了拍攝進度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6

楊潔十分生氣,批評了三人,不料卻被倒打一耙,被六小齡童等人率先在台長前告了一狀。

楊潔也被台長狠狠地罵了一頓,不僅被踢出了劇組,甚至失去了去新加坡的機會。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7

六年嘔心瀝血的作品反倒成了楊潔導演永遠的痛,其中的滋味恐怕隻有她一個人說得清楚。

連當時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的演唱者蔣大為老師也憤憤不平,他指責幾位主演說,做人不能這麼沒有義氣,楊潔導演是伯樂,若是沒有她,哪有你們幾個人如今的名氣。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8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9

這些矛盾直持續到拍攝《西遊記》續集,大家才發現,離了楊潔導演的西遊記它成不了,所以楊潔導演又被請了回來

經曆了諸多事件後,作為核心人物的楊潔導演打算啟用新演員,“師徒”幾人很是着急,為了角色才紛紛到楊潔家登門道歉請求原諒。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0

但是引起網友對六小齡童意見最大的是,當六小齡童去參加楊潔導演的葬禮時,簡單說了幾句後就趁着這個機會,在記者的面前不遺餘力地宣傳起自己的新電影

雖然兩人的恩怨也随着楊潔導演的逝世落下帷幕,但是這件事,也是衆人對六小齡童指責的一個地方。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1

02

多年來,六小齡童不僅靠着“美猴王”這個稱号接起了代言,更将這個标簽私有化,壟斷化。

當初在拍攝《西遊記》的過程中,由于拍攝難度大,加上演員短缺等問題,在拍攝過程中啟用了不少的替身

比如美猴王出世、劃船求師、真假孫悟空等等,都使用了不同的替身,這些替身演員為西遊記貢獻了不少經典場面,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徐霆雷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2

徐霆雷當時進組的時候隻有十八歲,在其他飾演猴子的演員拍攝的時候,他一有空就在旁邊揣摩模仿,是衆人之中最勤奮的,也是出除了六小齡童以外模仿最像的

所以在六小齡童腳部受傷影響到拍攝進度時,楊潔導演啟用了徐霆雷拍攝了一些戲份,甚至因拍攝打戲徐霆雷多處受傷。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3

但是六小齡童不僅在之後這種公共場所上堅決否認各位替身的存在,表明整個拍攝過程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的。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4

甚至還通過媒體轉告徐霆雷,再這樣下去就采取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5

同樣為西遊記的精彩呈現增磚添瓦,但是卻将這拍攝過程中經曆的“九九八十一難”的功勞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六小齡童這樣的行為不免太過有失偏頗。

除了排斥他的替身外,六小齡童同樣對飾演孫悟空這一角色的演員公開表示過不滿,認為他們表演的美猴王不遵從藝術,不嚴謹。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6

比如張衛健陳浩民等都曾遭到六小齡童的批評,其中掀起的水花最大的當屬周星馳了。

周星馳的一部《大話西遊》讓至尊寶這一角色深刻在大衆的視野裡,其中那段經典告白更是耳熟能詳,成為網一代的流行語,經久不衰。

“我的意中人是一個蓋世英雄。上天既然安排他拔出我的紫青寶劍,他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錯不了!我知道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衆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來娶我”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7

但是六小齡童卻覺得周星馳飾演的孫悟空是對藝術的一種篡改和污蔑,孫悟空怎麼能和妖精談戀愛呢。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8

他不但在多個場合模仿至尊寶雙臂扛起金箍棒的動作,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态度,覺得周星馳“人妖不分”。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19

更是直接爆粗:“孫悟空怎麼能和女妖精談戀愛,要惡搞回去惡搞你爺爺奶奶去!”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0

後來陳道明也在節目采訪中談到,若要追溯曆史,最開始的時候孫悟空的創作形象是一個“色猴”,一個“潑猴”,甚至連“觀音菩薩”都防着它。

隻是到了清朝,這一個藝術形象才變成了現在人們記憶中的樣子,所以說孫悟空和紫霞仙子談戀愛還是有可能的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1

藝術創作應該去接納新的思維和元素。

但是當被采訪詢問是否完整地觀看過這部作品時候,六小齡童卻明确地表示自己并沒有看過這部作品。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2

03

除此之外,如今的吳承恩故居居然變成了六小齡童的“照片展覽”。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3

不僅到處放置六小齡童的畫像和橫幅,甚至在吳承恩故居的廣場中央放置着他的雕像,造成吳承恩和六小齡童融為一體的迹象。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4

除了形象上往吳承恩靠攏以外,他甚至還對《西遊記》原著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心得進行了修改,還把封面設置成自己的照片進行出版。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5

不知道吳承恩先生會不會覺得這是一種亵渎藝術的行為。

六小齡童因此到處開宣講會推銷自己的書籍,還因為遲到和要求重新開辟通道而被會場工作人員在網上爆料質疑耍大牌。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6

在參加撒貝甯的《開講了》的時候,面對台下學生提出的很多有關原著問題,六小齡童顧左右而言他,并沒有很清楚的回答出學生的問題。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7

除了賣書以外,六小齡童也接了不少商演和廣告,皮鞋、太陽能熱水器、網頁遊戲等等都有“孫悟空”的影子。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8

其中有一個遊戲公司在開發西遊記方面的遊戲時,想請六小齡童代言,結果因為報價太高要求太多作罷。

但是沒想到這遊戲挺火,于是六小齡童以侵犯自己的肖像權為由将對方告上法庭。

不過對方是創作的孫悟空畫像,并不構成侵犯肖像權的事實,六小齡童因此敗訴。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29

從這以後六小齡童發現了新的“商機”,除了接了一堆有關西遊的遊戲代言,還出了一批價值幾千元不等的孫悟空手辦進行推銷。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0

這可與當初他在公衆面前信誓旦旦表示:不會将“孫悟空”這一藝術角色商業化的言辭大相徑庭。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1

但是無論如何,六小齡童對藝術的嚴謹态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他自小刻苦練習,一絲不苟地摳動作,甚至用乒乓球練習盯着一個東西看好幾個小時,練就了他靈活的身姿和靈動的眼神。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2

總之,孫悟空這個形象的成功與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百花齊放,百家争鳴。

藝術是一種包容和開放性兼具的文化,在猴年春晚的時候,大家紛紛要求六小齡童上台也表明了大家對這位老藝術家的肯定和支持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3

但是六小齡童堅持孫悟空的唯我性,和言行不一接商演的行為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坦坦蕩蕩地接商演并沒有什麼錯,就算是藝術家,也要為生活的柴米油鹽而奔波。

而藝術在創新中發展,六小齡童的“美猴王”是一種藝術創新,而接下來,同樣會有更多“六小齡童”為藝術而努力。

六小齡童對年輕人的忠告(從萬人追捧到全網嘲諷)3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