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精緻農業增收

精緻農業增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0:10:09

近年來,雲南糧食生産逐漸實現從“單一種植”到“生态種養”、從“看天吃飯”到“科技種植”和“農旅融合”的轉變,稻田收益也更加多元。

生态種養的豐收

秋收過後,雲南省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的種植戶李文高又忙着在田埂上種蠶豆。自2017年以來,在當地政府部門指導下,他開始從事“稻魚蝦—玉米—蠶豆”生态循環種養。稻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稻田環溝養魚養蝦,田埂上種植玉米、蠶豆。玉米、蠶豆是魚蝦的飼料,混有魚蝦糞便的淤泥又成了基肥。

精緻農業增收(稻田裡的多元豐收)1

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村民在抓稻田魚。(新華社發)

李文高告訴記者,自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價格高6元,還供不應求;今年小龍蝦收入了14萬元。生态循環種養讓家裡的稻田每畝增收超過1500元。

在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态農業示範區裡,油菜、小麥開始發芽。就在一個月前,這裡的稻漁綜合種養試驗示範項目獲得豐收。

精緻農業增收(稻田裡的多元豐收)2

昆明市官渡區寶豐濕地啟山生态農業示範區的水稻獲得豐收。新華社記者楊靜 攝

雲南啟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曾偉說,水稻可以吸收濕地水體的富餘營養,而種植生态油菜,能增加地塊的有機物,還可為市民和遊客提供生态觀光。

雲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正高級農藝師道金榮認為,生态種養模式既能提高稻米和水産品的品質,還可提升稻田的生态環境質量。相關數據顯示,實施生态種養的稻田,農藥平均用量減少超過50%、化肥平均用量減少35%以上。

科技種養的豐收

雲南省勐海縣的晚稻已進入收獲期,藍天白雲下的金色稻田格外好看。西雙版納菁钰祥萊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坤來到位于勐海縣勐海鎮的晚稻種植基地,準備收割。

精緻農業增收(稻田裡的多元豐收)3

圖為西雙版納菁钰祥萊農業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新華社發)

2018年,黃坤的公司開始規模流轉土地種水稻、養稻田魚。今年首次種植約1800畝晚稻,多為雲南自主選育的品種。

“擁有核心品種才能生産出高産優質的大米。”雲南省現代農業水稻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袁平榮研究員及其團隊已選育出30餘個水稻新品種,這些新品種近5年來在雲南及周邊省份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增産糧食3億公斤。

除選育優質品種外,智慧農田、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等技術的應用,也大大減輕了種糧戶的勞作強度。

精緻農業增收(稻田裡的多元豐收)4

圖為雲天化曼香雲天勐海香米示範基地的育秧車間。(新華社發)

據雲天化曼香雲天勐海香米示範基地負責人介紹,他們利用數字技術一體化管理優勢,開辟了一條綠色生态、共建共享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農耕文化的豐收

近日,雲南省甯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100畝旱種雜交稻迎來豐收,這裡舉行了主題為“農耕文明、農業科技”的“新米節”活動。在百畝稻田中,來自各地的遊客在體驗收割稻子後,還觀看了農業無人機展演、參與了稻田迷宮等活動。

精緻農業增收(稻田裡的多元豐收)5

遊客在甯洱縣同心鎮同心村的稻田裡合影。(新華社發)

據介紹,甯洱縣用“企業 村集體經濟 農戶”的模式,打造包含農耕文化、藝術文化、茶文化等元素在内的文化藝術村,實現了觀光農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這是雲南依托稻田打造農旅融合業态的一個縮影。雲南強化了稻作資源保護和農耕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讓稻田承載鄉愁,讓農耕文化在稻作中延續。

在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大村社區,當地依托近百畝田地打造的“麥和稻田”旅遊項目,已成熱門打卡點。遊客們在這裡可以認領稻田、體驗泥地抓魚,“田野音樂會”和“田野婚禮”也逐漸發展起來。(記者楊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