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萬事皆從禮

萬事皆從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02:20:16

萬事皆從禮(一字一菩提禮)1

禮與儀,人之本,禮在心,儀在意。

繁體字禮:豐的上邊,像個算盤,下邊豆,序人口,經國家,定社稷。「禮」,是「禮品」,古人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也是「禮貌」,而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别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不學禮,無以立。

禮,源于崇敬之心,鞠躬行禮;現于禮儀禮節,彬彬有禮;重于情義,講求禮品;合于道理,順應俗禮。行師生之禮,其理是尊師重道,行朋友之禮,其理是仁義忠信。

《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

《莊子》曰:“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楂梨橘柚,雖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也。”《太公六韬》曰:“禮者,理之粉澤”。

古人認為禮定貴賤尊卑,義為行動準繩,廉為廉潔方正,恥為有知恥之心。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适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它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标準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作為觀念形态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

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在長期的曆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随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内容,不斷的發生着改變和調整。

在封建時代,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範和準則。禮既是中國古代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禮的中心是社會關系,所有的社會結構都是從禮這裡出發衍生出來的。這就是完整清晰的知道了孔學禮教和現代社會學說聯系起來了。孔學的禮不是僅指一般的禮儀,禮儀隻是遵循禮(社會關系)的一種表達形式而已。禮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有什麼樣的社會關系就有什麼樣的禮,所以三代不同禮(夏商周),禮也是與時俱進的。

禮的内容繁多,範圍廣泛,涉及人類各種行為和國家各種活動。《禮記》說“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内有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是故宮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喪紀得其哀,辨說得其黨,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可見其範圍之廣,“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

在當代的禮儀中,一定要體現仁愛、和諧、秩序、優美的原則,構建禮儀規範。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萬事皆從禮(一字一菩提禮)2

歡迎關注個人qfqb__sh

這裡隻寫喜歡的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