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惹父母生氣了,往往都是直接一頓胖揍,爸媽撈起什麼順手,就用什麼,基本上都是掃把,笤帚,挨得最多就是屁股,胳膊,父母下手有輕重,一般都是今天打了,當時痛的哇哇的直叫,但隔天就沒事人似的,活蹦亂跳了。
在學校,老師也會用到戒尺,竹子材質的,沒有交作業的,欺負同學的,調皮搗蛋犯錯誤的,都是左手掌心來幾下,說實話還挺疼的,不過記得住,大庭廣衆之下,同學衆目睽睽,還是有點丢臉的,所以一般下次就不敢了。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每家的孩子都是獨苗寶貝,疼還疼不過來,怎麼舍得打,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老一套,被批判為老封建。學校也講究素質教育,人文教育,不提倡打罵體罰孩子,老師也不敢輕易處罰孩子,所以戒尺之類的懲罰輔助教具,早就扔進曆史的垃圾堆了。
但有些家庭,為了教育孩子,讓犯錯誤的孩子長記性,還是會弄一些類似戒尺的工具,放在家裡,震懾孩子。
廣東深圳一女子在家修剪花園,不要的剩竹條,竟被很多街鄰讨要,說拿回家當戒尺用,打孩子打着疼不傷肉。真是剪了一會花,坑了一街娃,還有網友賦詩一首:
剪了一園花,坑了一街娃。
到底是修剪了幾株花,
還是修理了幾家娃?
娃哭,哇,哇,哇,
怨花?怨媽?還是怨主人家?
聽起來挺逗的,但仔細想想,現在的娃娃确實不好管,特别是知道大人打娃犯法後,更加有恃無恐,無法無天了。
有些孩子,還知道有事向警察叔叔求救,讓警察主持公道,為他做主。
孩子和父母之間相互鬥智鬥勇,父母往往心力交瘁,孩子卻玩的不亦樂乎,這個時候戒尺也許更管用。
說到戒尺,這裡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在明朝,皇帝朱元璋他有一個兒子叫朱棣,這個兒子從小不省心,調皮搗蛋不服管教,許多教他的老師都被他給趕走了或氣走了。
後來請來一位老師徐善述,這位老師相對比較聰明,知道朱棣的性格,硬的不行來軟的。每次,為了讓朱棣能夠認真念書,便頭頂着書,跪在朱棣面前,懇求他能好好念書。朱棣看老師這樣待自己,感動之餘才開始用心念書。
可是,有一天這一幕,恰巧被朱元璋給看到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将老師扶起來,并賜給老師一個戒尺,并告訴老師,此尺如皇帝親臨,如果皇子不聽話就用戒尺打手掌,打到聽話為止。
之後,朱棣再不敢不聽老師的話,每次都很尊重老師,開始認真讀書,最後也當了皇帝,老師教學生用戒尺,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戒尺是古代私塾老師對學生施行懲罰的木尺,也叫戒饬或戒方。戒是警戒、懲戒的意思,尺是尺度、标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學生不遵守規矩或沒有及時完成作業,就可能會品嘗到戒尺打手的滋味。
很多名人小時候都挨過戒尺的打,明代劉若愚在《酌中志》中記載:“凡背書不過,寫字不堪……其餘小事,輕則學長用戒尺打,重則于聖人前罰跪。”
鄒韬奮先生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回憶了,自己十歲時被父親用戒尺打手的經曆。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也提到他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很多同學因為上學遲到,被老師打過手心,魯迅因此在自己課桌上刻下了“早”字,警示勉勵自己。
有些學校老師也用過戒尺來管教學生,但很快就被叫停,老師還向學生及家長賠禮道歉,雖然老師做法存疑,但這樣的結果,師道尊嚴全無,“一朝被蛇咬”後,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還會管嗎?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古語有雲: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關鍵是老師敢嚴管嗎?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為父母要清楚,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也沒有兒戲。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與其等待孩子将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有所敬畏,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戒尺雖然是古代私塾的産物,雖然已經被學校摒棄,但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用的好,用的恰當,也可以起到一定好的作用。
如果和孩子商定好了,預先定好了規則,違反了就一定要接受處罰,那用戒尺敲打兩下,可以讓孩子知道,犯錯是需要付出代價,戒尺的疼痛感,也是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可以一試。如果父母這都難以接受,那隻能把孩子交給社會去錘煉敲打了。
對待調皮不好管教的孩子,是否可以重新拿起戒尺?友友們,你們怎麼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