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江蘇省教育廳通報了邳州、東海兩起中學生欺淩鬥毆事件,引起不少家長的關注。
今天淩晨4:24分,安徽省靈璧縣發布“靈璧縣委縣政府調查組關于‘漁溝中學一學生死亡’案件調查處置情況的通報”。
讀後令人痛惜——
十四歲的少年,花季般的年齡,因為與同學的一件小事被毆打緻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
中學生欺淩事件頻頻發生,給我們家長、老師怎樣的啟示?
接觸過不少家長,在對孩子在校受欺負時,都會鼓勵孩子勇敢打回去,不能吃虧。這樣教育适當嗎?
其實,家長這樣引導教育孩子,是很危險的。
無數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從小要教育孩子“懂忍讓、知敬畏、守底線”。
01
懂 忍 讓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裡,有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面對别人的一再的挑釁羞辱,展示了自己的度量和格局,在與洪教頭的較量中做到了“六讓”:
忍讓、謙讓、避讓、禮讓、寬讓、退讓。:
這“六讓”,難道不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們學習體會,從而内化為自身的品質嗎?
同一個班級讀書,那是同窗;同一個學校學習,那是校友。
若幹年後,都是自己的資源,都是自己的人脈。
一時的沖突或矛盾,都可以随着時間化解掉。
“化幹戈為玉帛”,那才是相處的智慧。
吃虧是福,占便宜是禍,福禍總會到來。
家長最少也得讓孩子記住:“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一時的得失、吃虧、委屈、尊嚴等等,與生命相比,都不是事。
02
知 敬 畏
一、敬畏法律法規
是學生,就要遵守《中小學生守則》,遵守國家法律。知敬畏,才能懂進退。無視法律法規,終歸會付出代價。
二、敬畏生命
《孝經·開宗明義》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人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給的,絕不能有絲毫的損傷。
愛護身體如同敬愛父母。不去愛護身體,不知敬畏生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敬。
多少不知敬畏的孩子,因為一時的沖動,給父母留下無盡的悔恨和傷痛。
03
守 底 線
2019年,我曾受教育局委托,在電視台做過一起《家長大講堂》節目,主題就是“杜絕校園欺淩,打造陽光校園”。
節目中,有家長問我:孩子在學校被别人無端欺負時,要不要打回去?
我的回答直截了當:要打回去。
面對欺負,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勇于說“不”,要勇敢反擊,保護自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是對别人的縱容和慫恿,隻會招來更多更大的傷害。
但是,“打回去”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越過法律的底線,讓自己受到不該有的懲罰。
我很欣賞下面這位父親的教育,與大家分享——
兒子:爸爸,今天一位同學打了我。
父親:噢,你是怎麼做的?
兒子:我報告了老師,老師罰他打掃衛生了。
父親:你做得對,就要大膽報告老師。
兒子:可是我還想找他打一架。
父親:你很勇敢,有男人的樣子。可是你已經不可以了!
兒子:為什麼不可以?
父親:你已經把處理的權利交給了老師,你就沒有權利再過問了。
兒子:是這樣啊,我知道了,爸爸。
【END】
作者簡介
“這樣愛你正正好”,為人師,為人父,25年教齡,專注家校共育,共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