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的古代書法家案例?屋漏痕是一種自然的用筆狀态而産生的效果,因其如破屋壁間雨水滲漏之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懷素别傳》載: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迹”,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勤能補拙的古代書法家案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屋漏痕是一種自然的用筆狀态而産生的效果,因其如破屋壁間雨水滲漏之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唐代陸羽《懷素别傳》載: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又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屋漏痕者,欲其無起止之迹。”
顔真卿
古代屋漏逢下雨時,雨水自牆壁上慢慢蘊積浸潤而下,自然流淌而出現各種痕迹,因為牆面凹凸不平,水流下時形成的痕迹也會随之曲折變化,“屋漏痕”即是這樣一種變化自然而又沉實有力的線條效果。屋漏痕中的“漏”字強調的是雨水滲積成滴,沿泥牆蜿蜒下注,緩澀而行,盈科而進,含蓄蘊積,渾厚沉着,圓活自然,在書法中要實現這種效果需要中鋒行筆,不可過于流滑一瀉無餘,要徐而有度,緩而有物。
白居易曾說:“莊列寓言,風騷比興,多假蟲鳥以為筌蹄。”古代的書法家談論書法時的種種取象其意亦是如此,如懷素所言“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取其精韻,得其仿佛,心有所悟即可,而不可按圖索骥,書法畢竟是由内在的精神外化為各種效果而非相反,對于筆法精神和效果的理解應遺形取神而不可太過拘泥于具象,主要是從中領會筆法自由、自在、自然的神韻。
大愚書法作品
大愚書法作品
大愚書法作品
注:本文根據大愚觀點整理
「大愚書論」技術與藝術,人力與天然的完美結合,書法中的折钗股
「大愚書論」金石氣中的斑駁感、古拙感、渾厚感、蒼潤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