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北網
東北網4月9日訊(記者 葛金鑫)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到來前夕,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敏偉教授帶您了解帕金森病,教您如何應對帕金森病。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将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日”,以此紀念最早描述這種疾病的英國内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這天是他的生日。
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緻生活不能自理。
有統計數字表明,65歲以上的人群中,每1000人就有17人可能罹患帕金森病。據此推算,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患者将升至500萬。在黑龍江省3700餘萬人口中,65歲以上中老年人約有400多萬。按65歲以上群體患病率1.7%來計算,全省帕金森病人約為7.34萬。
朱敏偉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病因的謎底目前還沒有被揭開,推測與遺傳、環境、衰老等多種因素相關聯,引發腦中的黑質神經細胞死亡。而腦内黑質的這些神經元能夠分泌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多巴胺,這種特殊的物質對調節肌肉活動、保持身體姿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若體内多巴胺嚴重匮乏時,人體就會出現肢體震顫、僵直、全身發硬、動作緩慢、轉動不靈的情況,讓人“坐不下,起不來,走不了”。在疾病早期之時,人們大多采用複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抗膽堿能等藥物來遏制病情,效果比較理想,一般會持續5-8年左右,這段時間被形容為“蜜月期”。而随着病程的進展和加深,藥效逐漸下降,甚至毫無效果。到後期,有些患者甚至“手舞足蹈”,根本不受控制,醫學上稱為“異動症”。不僅如此,除了上面的運動問題外,往往伴随的非運動症狀也會給帕金森病人帶來更多的困擾,如便秘、尿急、睡眠障礙、疼痛、出汗、焦慮、抑郁及幻覺等。
朱敏偉教授介紹說,當前,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用藥物基本失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采用外科神經核團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術(百姓俗稱腦起搏器手術),前者是通過破壞腦内核團神經元活動,後者是利用電刺激調控異常的神經電活動,從而達到減輕和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狀;前者因其破壞性、不可逆性、複發性而逐漸被冷落或棄用,後者則因非破壞性、可逆性、持續性,同時因國産設備的使用費用大幅降低而逐漸興起。
朱敏偉教授介紹,根據國内外診療标準與指南,是否接受腦起搏器術需要滿足下面幾點:原發性帕金森病、遺傳性帕金森病、基因型帕金森病;曾經或現在對左旋多巴類藥物有效,但當前藥物持續時間明顯縮短,呈現時好時壞的“開關”現象,或由于服藥物後表現為“異動症”;病程在5年以上,規範用藥後震顫頑症改善仍不理想,且嚴重幹擾患者的生活質量,病程3年以上者也可考慮手術;選擇手術時,患者年齡不宜超過75歲,若身體條件許可,經評估沒有心、腦血管風險者,可放寬到80歲左右。
最後,朱敏偉教授在此向公衆嚴肅提醒說,帕金森病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相當複雜的疾病,需要長時間與之抗争與戰鬥。一個不争的事實是,此病現階段還無法徹底治愈,目前,市場一些虛假廣告宣稱能治愈帕金森病,絕對不可信。患者要相信科學,相信專業醫生,要在專家指導下按時服藥,或在病情中晚期及早接受腦深部電刺激術。朱敏偉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關注、關愛帕金森病人,期盼他們早日擺脫“帕魔”的折磨,重返健康人生。
本文來自【東北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