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關于吳姓的曆史和名人故事

關于吳姓的曆史和名人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2:09:14

關于吳姓的曆史和名人故事(吳姓探究系列之)1

據《史記》記載,吳氏遠祖是堯舜時代的後稷,居住在今山西陝西一帶,屬黃帝後裔,姬姓。

後稷母親姜嫄,帝喾正妃。外出遊玩時,見到巨人腳印,出于好奇,就踩在上面。忽然覺得身子震動,像懷了孕,後來生下一個男孩。姜嫄認為不吉利,丢了三次,而這孩子三次都命不該絕。姜嫄認為太神奇了,就抱回來撫養。因為想把他丢棄,就取名叫棄。

棄小時就很出衆,長大後對種植莊稼很有研究,人們都向他學習。帝堯聽說後,就任命棄為農官。農業得到了發展,棄也立下了功勞。帝舜把邰(今陝西扶風)封給他,賜名後稷,以姬為姓。

後稷卒,子不窋繼位。不窋晚年,帝太康政治衰敗,不窋也就不再做農官,奔波于戌狄之間,成了遊牧民。到第四代公劉,恢複了後稷之業,人們的生活又有了富餘,好多人都來歸附他。自此,周族開始興盛起來。公劉之子慶節繼位後,在豳(賓bing,今陝西彬縣)成立了一個氏族國家。到第十二代古公亶父,發揚光大了後稷、公劉的事業,積德行義,人們都愛戴他。戌狄的薰育族來侵擾,略取财物,古公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過後又複來圍攻,想要奪取土地和人口。人們憤怒,要進行反擊,古公認為戰争會有傷亡,不忍這樣做,于是帶着從屬,遷到岐山下的周原。随後整個豳的百姓都來到古公身邊,其他部落聽說古公仁義,也有不少投奔的。古公改變遊牧生活習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讓人們過定居下來的生活。這時的周族已成為一個國家。

1、避讓王位奔吳山(一讓)

古公有三個兒子,長泰伯,次仲雍,再次季曆。兄弟三人才能出衆,協助古公使周原日益強大。古公有滅商之意,據史書記載“泰伯不肯剪商”,父子思想不統一。季曆的兒子昌出生了,相傳昌出生時伴有祥瑞出現。昌從小就天資聰穎,氣質非凡。這對古公來說又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就把振興周族的希望寄托在昌的身上,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言外之意就是想讓季曆繼承王位,以傳昌。

從後稷到古公亶父十幾代,世系始終保持不亂,父死嫡長子立,已成為周人的傳統。古公死,泰伯繼位,天經地義。如泰伯早逝,應由仲雍繼承,季曆排行第三,已沒有機會,那麼昌就更沒有機會了。

泰伯決定把王位讓給季曆,以成全父親的心願。于是和二弟仲雍商定,帶着家眷随從來到了西吳的吳山(今邠州一帶)安家落戶,并建立了吳部落,泰伯為首領。《詩經。皇矣》因稱“帝作邦作對,自泰伯,王季。”由此可以知,泰伯的部落和季曆的周族是鄰邦。

2、托言采藥下江南(二讓)

古公生病了,泰伯、仲雍回家探望。古公舊話重提,準備把王位傳給泰伯,以不至于破壞了周族幾百年的承襲制度,季曆也表示不于哥哥相争。泰伯不願接受,以上山采藥為父親治病為名,便和仲雍返回吳部落。這次為了表示讓位的誠意和決心,就要做的徹底一些。泰伯仲雍決定忍痛割愛,遠走高飛,好讓季曆心安理得地繼位。公元前1169年,伯仲攜部落人衆,從西吳出發,默默地路經養育了自己幾十年的周原,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曾經同甘共苦的周原父老,背井離鄉,去追求屬于自己的新生活。他們沿長江流域,跋山涉水,曆盡艱辛,輾轉遷徙,來到距周原幾千裡的海濱荊蠻之地(今江蘇無錫一帶),意在不與周族來往。見《左傳。昭公三十年》:“吳,周之胄裔也,而奔在海濱,不與姬通。”

泰伯仲雍如此抉擇,如此壯舉,可歌可泣,是多麼的悲怆,又是何等的壯烈。

3、斷發紋身辟荊蠻(三讓)

泰伯仲雍到達荊蠻,最後在梅裡定居。為了再一次表示不回去繼承王位的決心,要和這裡的蠻族居民和睦相處,永遠地生活在一起,歸化了當地風俗,斷發紋身,并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和當地居民共同開發荊蠻之地。據傳,古公聞之伯仲出走的消息,心中不忍,曾派人馬追尋,一路之上,到處打聽伯仲蹤迹,這也有意無意地把伯仲讓王的高貴品德作了宣傳。最後找到無錫,得知伯仲已“斷發紋身”,無返回之意,隻好作罷。當地人民知道泰伯有這樣的崇高美德,有數以千計的氏族部落,前來歸附,擁立泰伯為酋長。為了懷念周原和西吳,泰伯給自己起了個名号—句(勾gou)吳。句,語氣詞;吳,大的意思。見《左傳》:“吳人曰:‘于周室,我為長。’”人們尊稱“吳泰伯”。後人稱泰伯為“三讓王”。

武乙9年,公元前1139年,古公病逝,噩耗傳到梅裡,悲痛之餘,伯仲從梅裡急回周原奔喪,極盡孝道。季曆遵照父親臨終遺命,請泰伯接替王位,周原群臣也一緻要求泰伯繼承王位,泰伯卻告訴他們:“自己已成了刑餘之人,再無資格當宗廟社稷之主了。”而事實上,季曆也并沒有要和泰伯争奪王位的意思,這在季曆寫給伯仲的《哀慕歌》中可見其弟兄之間的手足之情。伯仲料理完父親的喪事毅然返回荊蠻,和江南人民一道,開辟了江南曆史上光輝燦爛的“吳文化”。

清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齊彥槐的一副對聯是對泰伯功德的真實寫照:志異征誅,三讓兩家天下;形同開辟,一杯萬古江南。

後記

這三讓,感天動地,氣壯山河。中國曆史因此而改寫,華夏文明由此翻開新篇章。

這三讓,季曆得以順利繼位,傳位姬昌(周文王)。昌果不負祖望,勵精圖治,雖未滅商,但為姬發滅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子姬發(周武王)繼位,曆經四年,推翻荒淫無道的商纣王朝,建立了後來一直延續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這三讓,泰伯仲雍深受荊蠻人民的愛戴和擁護。自泰伯為吳君,共經曆二十五位國君,傳二十一世,近七百年的吳國曆史。

孔子因此稱贊:“泰伯,其可謂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