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制藥性解》曰:“五倍子味苦、酸,性平,無毒,入大腸經。主齒宣疳䘌,風癬疥癢,腸風五痔及小兒面鼻口耳疳瘡,明目生津,止瀉澀精。噙口中,治口瘡。善收頑痰,解諸熱毒。”臨床應用五倍子多取其收斂固澀之功,然其“主齒宣疳䘌”之效卻鮮為人知。今特分享之,已飨同道。
文/趙宜群
先父趙平恕系銅山名醫,筆者年輕時随父臨診,親眼目睹,每見其治牙痛,無論齲齒、風熱、胃火諸牙痛,皆用一味五倍子外治,一般用量10~30g不等。
遂疑而問之。他說:“五倍子最能治牙痛。特别是齲齒牙痛,外用水煎噙漱或研粉頻頻擦牙痛處,或貼敷腮頰紅腫處,皆有即刻止痛的作用。百治百效,妙不可言。”
如治張某,男,38歲。1988年5月31日初診。
自述牙痛3天,頭及左耳亦劇痛,哀号不止,晝夜不息,寝食俱廢。雖經中西藥及針灸治療而無效。
診見左下第1、2磨牙實質缺損,形成牙洞,牙齒硬組織呈棕黃色斑點。硬度變軟,牙微紅腫。
此乃平素嗜食糖類或膏粱厚味,牙齒污穢,牙體被蛀食所緻。牙齒有孔,易受外來刺激。如無意中用病牙嚼物,傷及牙根則立時疼痛,是屬齲齒牙痛。
急取五倍子10g打碎,加水600ml,武火煮沸後再文火緩煎15分鐘,取汁約250ml,侯藥汁不熱不涼時,喝一大口噙漱,不要咽下,稍停片刻吐出,連噙漱3次,須臾牙即不痛。
為防複發,又連噙漱數次,不配合其他藥物,痛止腫消而愈。并以适量乳香充填齲洞中。再告之其病之所由生,囑其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多年從未複發。
病例二
再如朱某某,女,42歲,1990年10月12日初診。自述牙痛已2天,時輕時重,頭及右耳亦痛劇。視之右下第1、2磨牙齲齒,牙釀紅腫充血,右腮頰微紅腫,口吐膿液腥臭。
此乃《證治準繩》所謂:“陽明入風熱之邪,博擊氣血,腐化為膿出臭汁,謂之齲齒。”可見風熱之邪侵犯牙體、牙龈亦是産生齲齒的原因之一。
即取五倍子30g,研為極細末,取20g,冷水調膏貼敷腮頰紅腫處。所剩粉劑,頻頻外搽牙痛處。稍待片刻,疼痛減輕,膿出減少。并不配合其他藥物,以五倍子末頻搽,每天7~8次,第二天腫消痛止而愈。更用乳香炙軟充填齲洞中,未再複發。
本文摘自《中醫雜志》1998年02期
大家中醫是一款專為中醫師和中醫從業者打造的實用工具。支持問診,在線開方購藥,醫案整理,管理病患,樹醫生個人品牌,是您移動的中醫診所;彙集數百本經典醫書及各家注解,整理數萬例曆代名家醫案及注解,讓使用者方便、系統地學習中醫;
大家中醫——您自由執業的好幫手!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大家中醫”即可下載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