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錄于聆聽安甯發展心理學 第1節 概述 第1單元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第2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
第1節 概述
第1單元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Ø 狹義:個體從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
Ø 廣義:心理的種系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個體心理發展。
(一)種系發展
研究内容:動物到人類的演化過程中心理發生和發展的曆史,是物質發展的一個結果。
學科領域:動物心理學/比較心理學。
研究方法:以橫向研究為主。
(二)種族發展
研究内容: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發展,研究整個人類族群。
學科領域: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學對不同曆史發展階段,各民族的心理進行比較研究,以探讨人類心理的曆史發展輪廓。
“匈奴人去哪裡了?”“哪些人和哪些人是近親?”
*心理學中所包含的内容不僅僅隻有心理學,心理咨詢是比心理學更複雜的東西,天底下所有好的學問都應該是心理咨詢的内容。
(三)個體心理發展
研究内容:人從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個心理曆程當中的心理發展。
學科領域:個體發展心理學,是對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進行研究,以揭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規律。
二、發展心理學的基本性質
(一)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
1. 心理發展總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後順序,比如,兒童的動作發展,嚴格遵循從上到下,從中心到外周的原則。
2. 前一個階段的任務完成不了,他會一直存在,而且他會影響下一個階段任務完成的成功率。
(二)不平衡性
1. 人一生的心理發展并不是以相同速度前進的,而是按照不同均衡速度前進的。
2. 馬老師精講:為什麼把自己融入集體之後可以獲得更幸福?
(三)普遍性和差異性
我們的心理具有很多的共性和普遍性,不同的個體又具有他的個性。
(四)心理發展過程中,增長和衰退的辯證統一
發展不一定是增長,他還包含衰退和凋亡。我們可以把發展看作是在一個時間線上,不停的向後推移的一個過程。
(五)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1. 個體心理随時間的不斷發展變化呈現出發展的連續性進程,就發展的全過程而言,又按不同心理發展質的規定性,區分為數個發展階段,稱為階段性。心理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相結合,兩者統一的過程。
2. 以口欲期向肛欲期過渡為例,具體講解。
三、發展心理學的主要任務
(一)揭示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二)闡明各種心理機能的發展過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發展的内在機制
(四)研究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
1. 遺傳因素與環境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麼樣的關系制約着心理的發展?
2. 心理的連續性發展與階段性跳躍之間是怎麼有機統一起來的?
3. 在心理發展中,個體的自生成、自發展的内在動力與外界動力之間,是怎樣取得平衡的?
(1) 我們現在很多青少年的問題就是内在動力和外在動力之間的沖突,青少年的自我功能沒有強大到平衡内在動力和外在動力之間沖突的能力,所以他出現了心理疾病。
(2) 狐狸想吃葡萄,狐狸吃不着葡萄怎麼辦呢?你能想到多少個方法?
(3) 遇到問題很正常,因為我們不會的一定比會的多得多,有病的人遇到問題兩手一攤就不動了,辦法越多,自我功能就越強,自我功能越強,你的心理就越健康,這就是能力。你怎麼都行,用什麼辦法都可以,就是不能像個嬰兒一樣躺在這裡,說我無能為力。
4. 心理機能發展過程中,是否具備各自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與發展可塑性的關系如何?
*洛倫茲在1937年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發展心理學家把這一類的研究借用到兒童早期發展當中。
第2單元 發展心理學的簡史
一、兒童心理學誕生前的準備階段
1. 在歐洲文藝複興(14s-17s)之前,兒童并未作為個體發展的特殊的重要階段來看待,隻被視為具體而微(内容和實質是一樣的,隻不過規模比較小)的成人而已。
*落後的地區對孩子有一種斷崖式的觀點,家長認為孩子個頭長高了,就應該跟個成年人一樣了,就會用這種要求去要求孩子,但是背後所有的機制不管也不問。
2. 文藝複興的核心:強調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
3. 馬老師詳解文藝複興的本質,中國的文化是連續的,中間沒有斷層,西方的文化中間是有斷層的。
4. 由于儒家文化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社會對孩子依然不夠尊重,沒有把孩子當做是一個跟我有同等地位的人去看待。我們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生孩子最應該先為誰考慮?
5. 孩子想要一雙鞋,家長給買了一雙更好更貴的,孩子為什麼發火?
6. 文藝複興以後,人本主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以自然主義思想為主導,提出了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觀點,強調兒童天性是在其心理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教育應該順應兒童的天性。
7. 馬老師詳解: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确态度應該是什麼?
8. 文藝複興是對兒童心理學誕生的一個準備階段,兒童心理學早期研究成果:福祿貝爾的玩具“恩物”、達爾文《一個嬰兒的傳略》。
二、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1882年-一戰前)
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萊爾,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1882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被公認為是第一部科學的兒童心理學著作。
三、兒童心理學的發展階段(19s末-20s初)
1. 這一時期開創了許多新的研究途徑,霍爾被稱為美國兒童心理研究運動的創始人,是美國兒童心理學之父。
2. 研究途徑:問卷法、比内智力測驗、格塞爾兒童發育常模。
*常模:大多數人所具備的分數,離差智商為100±15,100就是常模。
3. 重要的理論派别:霍爾提出的複演說、施泰倫人格主義學派、杜威的機能主義觀點、兒童中心說、以及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更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華生的行為主義、皮亞傑認識發生論、維果斯基的文化-曆史發展理論。
4. 20世紀中期以後,兒童心理學的發展進入了演變和增新時期。
5. 馬老師以精神分析學派為例,詳解“如何看待各學派的分化”?
四、發展心理學的誕生(20s後半期)
1. 相當長的時間之内,人們将心理發展的概念隻局限于出生到青少年這一階段,20世紀後半期,畢生發展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研究個體畢生心理發展的發展心理學概念開始被确認,并取代了兒童心理學在心理學中所處的地位,兒童心理學成為了發展心理學的組成部分。
2. 1957年,美國的心理學年鑒用發展心理學取代了兒童心理學,作為章的名稱。
3. 早在20s初,霍爾就對老年心理進行了研究,著作《衰老:人的後半生》;榮格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研究個體全程的心理發展;30年代,美國先後出版《發展心理學概論》、《發展心理學》,此後,有關畢生發展的書籍陸續問世,其研究内容涉及基本理論、研究方法、認知方法、社會性及應用等各個方面。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任何的學問,他都隻能是在一定的時期内起作用,比如,牛頓的力學定律。不要100%的相信自己的理論,80%相信就可以,一定要保留20%對理論、對老師、對科學的質疑,我們可以為了面前的來訪者推翻一切的理論。
課後答疑
1. 面對人生的低谷期,我們該有的正确心态是什麼?
2. 《赤壁賦》是一個心理咨詢過程,三言兩語把對方勸高興了。馬老師對赤壁賦中價值觀的深度解讀。
3. 馬老師講解東方文明的整體觀,西方文明強調個體,東方文化的精髓:注重傳承、繼承。
4. 為什麼說把自己融入到更大的集體中才能做成大事?過分強調個體的人一定有心理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