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20餘年,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主任章真教授經手了數萬名癌症病人的治療。她發現,随着精準放療的發展,患者生存率逐年提升,但患者在治療前面臨的焦灼等待,多年來有增無減。尤其是新放療患者,首次治療需用時數天,加上在多個陌生場地輾轉奔波,極易焦慮不安。“腫瘤患者與疾病的鬥争本就不易,看着他們身心俱疲,我心裡很不好受。”章真說。
放療是腫瘤治療手段之一,要避開正常組織精準殺滅癌細胞,必須對每一位患者量體裁衣,涉及多場地、多醫務人員、多模态設備的緊密配合,體位固定、模拟定位、靶區勾畫、放療計劃制作、計劃質控、影像引導與放療實施等6個環節,每一環都得做到巨細無遺,所以必然會耗費較長的時間。
是否有辦法從根本上優化流程,讓效率與精度兼得?近年來,随着人工智能在精準放療領域的應用,章真主任與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胡偉剛博士帶領團隊,在智能勾畫與計劃方面持續探索研究。2019年底,醫院引進了聯影醫療自主研發的一體化CT-linac。它采用直線加速器與診斷級CT一體化設計,将模拟定位CT與放射治療合二為一。患者首次治療不必奔波于各個場地之間,躺在一張治療床上即可完成放療全流程。
此外,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CT-linac能快速輸出高質量的勾畫與計劃結果,将原本耗時數小時的勾畫與計劃工作縮短至幾分鐘内,大幅提升了放療效率。
在高科技設備的基礎上,章真提出了All-In-One一站式放療方案。今年3月2日上午9點,這一方案迎來了首次臨床檢閱。醫生、物理師、技術員彙聚在控制室内,運用All-In-One一站式放療技術為一例直腸癌患者進行首次放療。CT模拟定位、智能勾畫與審核修改、自動計劃、自動複位、計劃評估與審核、CT影像引導、治療與EPID實時劑量監測質控,依次在緊張而有序的操作下進行。整個流程在23分鐘内一氣呵成,颠覆了傳統至少數天才能完成的首次放療。
首次臨床的成果讓醫務人員振奮不已。All-In-One一站式放療順利完成後,胡偉剛博士發布了一條朋友圈。一位遠在美國西雅圖的物理師立即點贊,大呼不可思議,稱其為全球首創。
“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開端,下一步我們将探索技術的極限,以首次放療全流程15分鐘為目标持續優化,同時拓展更多病種的應用。”章真說,“這項技術的價值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縮短時間,它還能讓患者得到更輕松的放療體驗,感受到更多關愛和尊重。”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來源:作者:俞陶然 柯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