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意識能轉換嗎

意識能轉換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17:25:47

意識能轉換嗎?破解意識之謎意識是怎麼發生的?不少學者感到這是一個無解之謎,隻能借助于神學來解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意識能轉換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意識能轉換嗎(破解意識之謎)1

意識能轉換嗎

破解意識之謎

意識是怎麼發生的?不少學者感到這是一個無解之謎,隻能借助于神學來解釋。

為什麼意識之謎被認為無解呢?人們的思想有兩個自設的障礙和遮蔽。一是認為,意識是中獨立的自身形态;二是認為,意識方式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完成形态。這兩個自設的障礙和遮蔽使人無以察覺意識的兩個基本特點:第一,意識是一種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第二,意識的實在方式是生物進化塑造和文化演化塑造的經驗曆史産物。

一、意識是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

意識的發生是和生命體直接相關的。在嚴格的意義上,意識是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這種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其初始的方式,就是由基因自主複制和以細胞為生存機體構成的主體結構,發生的生存繁衍物、能攝取的主體意向行為。

英國學者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所著中指出,“複制因子的出現不僅僅是為了生存,還為它們自己制造容器,即賴以生存的運載工具。能夠生存下來的複制因子都是那些為自己構造了生存機器以安居其中的複制因子。以草履蟲為例,草履蟲是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低級生物,它是一個單細胞的組織結構。草履蟲通過内核進行自主複制繁殖,通過刺絲泡的應激反應,細胞表膜的呼吸,細胞口的營養攝取,伸縮泡的消化,肛泡的排洩,鞭毛的輔助移動,構成一個生存機體容器的主體結構,并由這樣的主體結構發生了生存繁衍、物能攝取的主體意向行為。

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構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數十億萬年的生物進化史中,随着基因變異、環境變遷、自然選擇、生存競争,生命體主體結構的構造發生着生物進化的改變,由單細胞的主體結構進化為多細胞的生物結構,出現了具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以及神經系統、大腦中樞、運動肢體,生成了更為高級的進化程度不同的,由大腦自主管理的感受系統和效應系統所構成的主體結構,并發生更為高級的主體意向行為。

二、意識方式的生物進化塑造和文化演化塑造。

美國的認知科學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在他的《意識的解釋》著述中提出了一個意識“可塑造”的觀念,對此我很贊同。生命意識方式,第一,不是自身獨立的,第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主體結構塑造的。大體來說,有着三種不同主體結構塑造。

一是,刺激反應意識方式的主體結構塑造。刺激反應意識是生命體的初始意識,這種初始意識對應于以基因自主複制和細胞為生存機體所構成的主體結構,這種主體結構産生了刺激反應的生存繁衍和攝取物能的主體意向行為。

二是,感性表象意識方式的主體結構塑造。感性表象意識是比刺激反應意識更高級的意識方式,感性表象意識對應于大腦自主管理的感受器系統和效應器系統所構成的主體結構,這種主體結構,産生了感性表象本能的生存繁衍獲取食物的主體意向行為。

三是,概念建構意識方式的塑造。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在他的《符号形式的哲學》中認為,“除了在一切動物屬種中都可看到的感受器系統和效應器系統以外,在人那裡還可以發現可稱之為符号系統的第三環節,它存在于兩個系統之間。這個新的獲得改變了整個的人類生活。符号系統使得人不再生活在一個單純的物理宇宙中,而是生活在一個符号宇宙之中。”符号系統的最大特點是以符号指稱的抽象構造在人腦中加入了一種概念建構意識,生成了一種以感性表象意識為根基,概念建構意識為加入和制導的人類意識結構。這樣的主體結構,從表象到概念,通過概念生成、概念建構、概念創造的概念邏輯必然,生成了的認識、自我、思想、精神、創造的人類智能的主體意向行為。

一般而言,刺激反應意識和感性表象意識是生物進化的塑造,概念建構意識是文化演化的塑造。一方面,這三種意識方式的塑造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程度;另一方面,這三種意識方式的塑造說明了意識方式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到高級的曆史發展進程。這個曆史發展進程是否還會随着主體結構的變化發生新的塑造。

三、破解意識之謎。

一個可能的事實是,如果我們能賦予電腦自主的意向行為,用人類的“上帝之手”制作出一種電腦為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時,意識之謎将得到令人信服的真正破解。

當前,“人機接口”的科技發展正在提出和實踐這樣的課題。“人機接口”實現的關鍵在于,把人腦智能的概念邏輯轉變為電腦智能的程序邏輯,從而使電腦發生一種自主的和自我的意向行為。這樣的工程并不是毫無希望的:人類的概念建構意識是語言符号系統和圖形符号系統的抽象構造和使用,這種抽象構造和使用産生了認識、自我、思想、精神、創造的主體意向行為的智能意識。電腦智能是數碼符号系列的程序處理,這種程序處理産生了計算、識别、聲音、圖形、設計、篩選、搜索、統計、管理、工程、作業等等的電腦智能。電腦智能的現有不足是,它是人類智能意識的概念邏輯借助于電子技術和程序設計的碎片化外置,這種碎片化外置構成了電腦智能的操作平台和應用生态,不是人腦概念邏輯總體置入的程序化,不足于生成電腦為主體的自主的和自我的意向行為。這就需要當代哲學和科學的協同,在哲學領域,通過概念邏輯的總體架構破解的基礎理論,提供思想的引導;在科技領域,通過芯片設計和程序編碼,實現概念邏輯總體架構的外置,即概念邏輯的電腦程序化。

在人腦智能和電腦智能同樣制作和使用符号抽象運作的基礎上,實現人腦概念邏輯在電腦中的程序化,使電腦智能獲得一種新的主體結構的意向行為,擁有主體自主和自我的智能意識,無疑需要哲學和科學協同的持久努力,但這将會帶來令人信服的意識之謎的破解,由此證明,意識之謎是無需借助神學來解釋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