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有句老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說一個家庭經常行善積德,必定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和快樂,而且可以惠及子孫後代,這是出自《易傳》裡的一句名言。
中國人自古就講究修善積德,但是,咱們通常隻聽老一輩的人說“積陰德”,很少聽人說“積陽德”,那這個“積陰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配圖
《中庸》裡面說: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這裡的德指的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德行,其中就包括有仁慈。
《論語》中也提到溫良恭儉讓五種美德,同樣也弘揚善良的品德,因此,積陰德的德,從廣義上來說就是指基于良心道德的行善之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做好事、做善事。
在咱們身邊的好人好事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多,比如不久前鄭州的洪水,就有很多志願者前往支援,他們默默地奮鬥在抗洪一線,然後又悄悄地撤離。
配圖
像這種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可以說随處可見,哪裡有困難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這樣的無名英雄,雖然他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那麼還有一種喜歡行善的大好人,比如大衆所熟知的首善陳光标,他做好事就喜歡留下自己的大名,高調行善。甚至有一次他還跑到紐約的街頭,向當地的流浪漢捐贈現鈔,然後全世界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大好人。
那,不管是做好事不留名的無名英雄,還是高調行善的陳光标,他們的行善之舉都可以說是在“積德”。
配圖
但是,你一定注意到,陳光标雖然做了很多好事,名氣也很大,但同時他也被各種質疑和争議所圍繞,甚至還會有一些針對他的負面評價,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做好事不留名,在傳統的觀念裡,叫做“積陰德”,而像陳光标這樣做好事到處宣揚的,就叫“行陽善”。
《了凡四訓》對這兩種行善之舉有這樣的定義:
配圖
什麼意思呢?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報,就叫積陰德,雖然别人不知道,但這份功德不會消失,而是積累在那裡,而且越積越厚,最後在自己的來世得到福報,甚至子孫後代也跟着沾光;
而陽善,或者陽德,就是你做了好事馬上就告訴了大家,于是有人感謝你,有人給你送錦旗,媒體也給你大肆炫耀,于是你很快就成了名人,那麼這份功德馬上就以名利的方式給予了你回報,随修随報兩不相欠,所以陽德是積不住的,也就不存在“積陽德”這樣的說法。
配圖
而且在傳統的觀念裡,會更提倡積陰德而不是行陽善,古人說“立榮名不如積陰德”,因為人一旦出名,就有可能帶來災禍。
你看有很多娛樂圈的這個明星,平時也很高調地做一些善事,但卻名不副實德不配位,最近有很多這樣的名人就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所以呢,真正的行善積德,是默默無聞不索取回報的“積陰德”,而不是高調地“行僞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