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大白”脫防護服前,會對全身噴灑消毒劑,希望以此殺滅防護服上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進而降低脫卸時的感染風險。
從專業角度考慮,這樣做是否科學?有無必要?上海市疾控中心專家張玉成提醒,這樣做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增加暴露及污染風險。
1、噴了沒有用
消毒液發揮作用需要一段時間,噴灑後立即脫衣,這麼短的時間内根本無法殺滅新冠病毒。
2、可能造成病毒顆粒進一步擴散
消毒液噴灑時的沖擊力、氣流擾動以及人員自身轉動,都有可能進一步将防護服上的病毒顆粒帶到周圍空氣、環境中,造成脫卸時的暴露。
3、容易降低警惕性
有人覺得已經噴了消毒液,身上肯定沒有病毒,容易不按規範流程脫卸防護服。
4、容易浸透防護服造成污染
因消毒液噴灑量、防護服使用時間及質量問題,消毒液有可能浸透防護服,導緻皮膚、内裡衣物污染。
5、可能直接污染面部
對于未戴護目鏡或戴防護面屏的人員,消毒液噴灑時,有可能直接污染面部、眼部。
6、存在吸入消毒劑風險
在脫卸口罩後,滞留在環境中的消毒劑,還有被吸入、傷害呼吸道的風險。
國家相關文件、标準均要求不得對人體噴灑消毒劑,也并未提及脫卸防護服前要噴灑消毒液。
因此,不建議在脫卸防護服前進行噴灑消毒!
如果防護服污染明顯,擔心脫卸時污染身體,可捏起防護服污染部位,用高水平消毒濕巾擦拭消毒,然後再進行脫卸。
專家提醒,想要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最主要還是規範脫卸動作、提高風險意識。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