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23:45:28

四川太難了。

高溫、限電、疫情、地震,難上加難。

讓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許多災難片中的情節,并不是杞人憂天。

未來的自然環境會不會變得更極端,更多不确定性?

就拿這次來說。

哭的是四川,卻給更多人敲響了警鐘。

本來是我們所說的天府之國,物産富饒。

可是在極端高溫下,旱災肆虐,糧食欠收。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

本來是我國水電第一大省。

可因為幹旱,河流水位暴跌,同一座發電站,發電量不到正常時期期的五分之一。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

放眼全國?

鄱陽湖。

萎縮3000平方公裡,進入“極枯水期”。

幹死的河蚌和魚蝦随處可見,漁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在湖上騎車。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4

洞庭湖。

提前三個月進入枯水位,在衛星圖上看,隻剩下長條形。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5

而與此同時,西北大荒漠,卻變成了一片汪洋。

這是今年,内蒙古的庫布齊沙漠。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6

這是去年,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7

旱的地方澇死,澇的地方旱死。

已經成了極端氣候的表現方式。

奇觀的背後,是赤裸裸的災難。

是橋梁坍塌,公路被截斷,居民無家可歸。

是收成不好,漁民被轉行,農民嚴重虧損。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8

曾幾何時,我們還覺得,極端氣候好像和我們沒太大關系。

山火,在澳洲。

飓風,在美國。

熱浪,“懲罰”的是不裝空調的歐洲人。

暴雨,襲擊的是基礎設施本就糟糕的落後國家。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9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0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1

但今年,這些氣候災難,前所未有地逼近了我們的生活。

其實,災難的面目并沒有那麼神秘。

因為四川地震,大家隐隐約約又發出了“大旱之後必有大震”的論調。

盡管這是一個不科學的說法,暫時沒有完整依據支撐。

但地震研究專家孫士鋐卻指出:

“人類感受到的氣候變化,和地球内部的地殼運動肯定有關聯。”

然而,盡管極端天氣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但輿論的關注度,卻前所未有地冷卻。

前幾年,遇到氣溫升高,哪怕是看見遠在天邊的北極熊找不到浮冰,我們還會強烈共情,還會喊喊“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環保口号。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2

但到了今年,盡管錄得氣象記錄61年以來的最高溫,我們卻越來越表現出一種習以為常,妥協認命的“擺爛”。

熱,那就找涼的地方旅遊,全天候用空調續命;

甚至出現了莫名其妙的玩梗。

西北發洪水。

網友:地球已經曉得南水北調了。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3

鄱陽湖幹了。

網友:正好可以大量土地拍賣建房子。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4

重慶有山火。

齊心協力救火的“逆行者”圖片刷屏。

但是一場山火撲滅了,我們卻無法知道,未來山火會不會更頻繁地降臨 。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5

氣候問題。

經過媒體這麼多年的反複宣傳,逐漸成為了大衆眼裡的……

狼來了

聽多了,聽煩了,再也懶得相信了。

比起災難的肆虐,更危險的是無知和麻木。

今天,我們或許應該重新審視過去那些被忽略了的警告。

你再看看。

它們究竟是某種預言,還是僅僅在危言聳聽。

2019年,BBC出了一部關于氣候變化的紀錄片。

《氣候變化:事實的真相》。

采訪了很多不同立場、不同國家(包括歐美和第三世界)的科學家。

紀錄片很不留情。

開場就把氣候變化的鍋,甩到了每個人的頭上。

化石燃料的消耗,就是氣候變化最直接的誘因。

看到這很多人要說——

哦,那就是工廠的問題。

但是哈佛的史學家提醒:

從你起床就要開燈,到睡前給手機充電,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

這就相當于,我們每一個小動作,幾乎都在給地球增加負擔。

因為能源使用而過度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張毯子,吸收來自地球表面的熱輻射,所以會讓地表變得更熱。

比起工業化之前,全球溫度升高了一攝氏度。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6

看數字,你感受不到它的緊迫。

但如果換算成現實。

是熱浪出現的概率,将會提高三十倍;

于是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每一年錄得的氣溫,都是曆史最高。

是從高溫幹旱地區,蔓延到冰冷北歐,乃至北極的熊熊烈火。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7

于是你更不難理解,為什麼今年北方多雨,南方幹旱。

不是自然界越來越詭計多端,而是人類保護環境的行動,總是遠遠落後于他們高速發展的野心。

而在人類遭殃之前,早有無數動物因此滅絕,生态環境的平衡系統,會因此遭到進一步的破壞。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8

換言之——我們不僅在無止境的傷害地球,更在降低它的自愈能力。

一攝氏度,還意味着海洋水溫升高,變化多端的暴雨更加頻繁。

這樣的苦難,你絕對不會忘記。

2018年,泰國北部,一次讓無數人為之緊張的大救援。

十三名足球隊少年,因為雨季始料未及地提前來臨,被困在了極限運動愛好者都不敢随便挑戰的睡美人洞穴。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19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0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1

暴雨肆虐,讓這個本來可供遊玩的洞穴,變成了洪水中的珠峰。

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其實不僅僅是“天氣不好”。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受難的首先是沿海、低窪地區。

而今天可以是赤道附近的地方,明天,就有可能是上海。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2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3

成千上萬的人,将無家可歸。

無數肥沃良田,将被大量淹沒。

而這帶來的結果?

是難民遷徙,是糧食短缺,是越來越緊張的政治戰争、經濟博弈。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4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5

在遙遠的北極,有一種叫做永凍土的東西,封存着人類工業革命後,積攢了近兩百年的二氧化碳。

而現在,它們正在融化。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6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7

據科學家預言,2050年,如果氣溫再升高一度,那麼對調節大氣系統有着顯著作用的珊瑚礁,将會全部消失。

這些細節,聽起來新鮮嗎?

一點也不……

不就是老生常談?

對,所以比這更可怕的是。

今天發生的情景,科學家在三十多年前就做出了預言。

可是,過去和現在,仍然有人在假裝沉睡。

200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記錄了一個競選美國總統失敗,走上了環保之路的戈爾。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8

在那個年代,研究氣候變暖的科學家,會受到美國當局的迫害。

因為要保住飯碗,隻好一次次地學術造假,得出一個氣候變化并無大礙的結論。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29

而《氣候變化》中出鏡的漢森博士,當年在美國的會議上提了一嘴氣候變化,被政客們立馬禁言。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0

2006年,戈爾就說了一句聳人聽聞的話:

北極熊會因為失去最後一塊浮冰而死。

讓他鬥膽預言的場景,是曾經歎為觀止的冰川奇觀、冰雪公園,正在加速融化、沉入海底。

當時,大家的反應不過是。

哦,一座美麗的雪山不見了。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1

而如今。

我們一次次從新聞裡看到,因為失去冰面無法捕食而變得瘦骨嶙峋的北極熊,它們一遍遍在水裡掙紮,在垃圾堆裡覓食。

不知道還有沒有力氣找到一片立足之地。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2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3

哪怕越來越多的警告信号出現了。

很多人仍然認為,氣候變化隻是一張政治牌。

川普鐵口直斷,煽動美國的民粹。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4

而在我們的網上。

很多網友也把氣候變化,當成“外部敵人”“白左宣傳”的陰謀。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5

我們的選擇,不是直面現實,不是從我做起。

而是蒙上雙眼,置身事外。

但在全球氣候面前,誰能獨善其身?

所以,關于極端天氣的代價,讨論就到此為止吧。

更迫在眉睫的,是怎麼把看似無法逆轉的現實,變成還能改變一點點的希望。

作為一個能感知到他人之苦的人。

我們,還能盡點怎樣的綿薄之力?

2019年,小李子出品的紀錄片《冰上火》。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6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7

他說,其實對于大氣層,我們隻有兩件事能做。

“停止釋放溫室氣體,或降低二氧化碳的量。”

前者可以透過節能效率或清潔資源,後者是透過陸地,農場,森林,浮遊生物或巨藻的光合作用。

前者,在一次次的氣候變化全球會議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舉步維艱,而在全球普遍缺乏共識,國際關系日益緊張的今天,該把碳排放量劃分到誰的頭上,是一件很難輪到我們操心的事情。

但是後者,卻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節約能源,并不僅僅是生活中下意識地珍惜。

更在于,我們如何正視自己暗流湧動的欲望。

《氣候變化》提到一個冷知識。

來自城市的人民,對一個東西已經到達了癡迷的程度。

棕榈油。

肥皂,洗發水,巧克力,面包……甚至薯片,都含有大量棕榈油。

那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

森林。

因為落後國家要賺錢,森林就要砍伐,被迫喂養發達國家的橡膠園、牧場和棕榈樹林。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8

是的,僅僅是對口感、使用感、精緻感的追求。

就能讓一片樹林轟然倒塌,讓動物們的栖息地突然消失。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39

氣候問題的算計,當然牽涉到無數利益。

怕就怕。

對外國的仇恨,對科技的樂觀,對貧富差距的憤怒,對公正公平的關注……

讓氣候問題本就複雜的讨論,淪為一場隻有情緒,無視事實的抵制。

誰該負責,誰代價更多,誰做得更糟……當然很重要。

但國家層面的運籌帷幄,不該成為普通人犬儒的借口。

這是一個氣候混亂惡化的時代。

也是一個我們還有機會做出最後補救的時代。

所以,那些說到耳朵起繭的話,今年就讓Sir來再說一遍吧。

把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泡;

少開車,多步行、騎車、合夥用車、坐公交。

做好垃圾分類,多讓廢品回收;

不買包裝繁雜的産品,少用一次性塑料。

冬季把暖氣調低兩度,夏季調高兩度,随手關燈、關閑置電器。

最重要的。

在經濟也不太樂觀的今天,好好品味每一份來自土地的糧食,在用剁手發洩情緒的時候,也多問自己一句:

這是需要,還是想要?

眼看,各種節日大促又要到了,在這個消費能治百病的時代,試一試用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次和朋友的交流……

去代替那些買買買,扔扔扔的快樂吧。

别忘記。

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群人還在哭泣。

垃圾危機怎麼形成的(這最該抵制的垃圾卻無人在意)40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闆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