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開篇就是三句經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兩句國人皆耳熟能詳,在生活中也會頻頻套用。唯這第三句,能悟透并踐行的,似乎不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譯成白話就是:人家不了解你,不知道你經曆了什麼,又正在經曆着什麼,所以曲解了你。你若是能做到不生氣、不怨恨、不惱怒,那就是一位有德行的君子。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有這麼一些人,我把他們歸化為多事之徒。這種人,總是在别人面前妄自菲薄自以為是,他們習慣對别人的生活指點評說妄加議論,也不管别人是經曆了什麼?又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總是以自己的高姿态去審視别人,那勸慰起人來,簡直就是一個過來人裡面的智者,智者中的哲人。
在生活中這種人多不多?多;遇到這種人煩不煩?煩。面對這種人怎麼辦?能怎麼辦呢,我們也隻能是暗地裡告誡自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與人之間相處,很多時候如果自己不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不知道事出何因,就不能憑個人的主觀判斷去給别人亂扣帽子。站着說話你不腰疼,但卻會讓對方的頭疼。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出口就說錯話,你這不是在給自己拉仇恨樹敵麼?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也會有他選擇的做法和活法。對待别人的事,我們可以委婉的、善意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但不要提意見,隻能是提建議。我們要多去換位思考,這樣才能理解到對方的想法。若做不到,那就刻意保持緘默,對方願意說出來,我們就安靜的聆聽。他不願傾訴,我們就默默地陪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會有自己憋藏在心裡的煩惱和委屈。如果我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經過,就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随意評論。有時候你自認為是善意的勸慰,因為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結果會适得其反,好心成壞事,給對方的心靈帶來無謂的傷害。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是每個人都是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最起碼,年過不惑的我,就遠未達到遇曲解而不愠的君子的處世高度。
所有的自以為是,都是妄自菲薄;所有的自作聰明,都是膚淺無知。如果我不了解對方的心曆路程,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能夠對别人的痛苦煩惱感同身受,那麼,我就必須收藏起自己的不同意見,不亂說話、保持沉默就是我做人的底線。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不知而不言,也不失為一種君子的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