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學富五車的多嗎

學富五車的多嗎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2 19:23:35

學富五車的多嗎(學富五車到底有多厲害)1

古人常用成語“學富五車”來形容一個人學問淵博。這個成語源自《莊子》一書,說的是戰國時的政治家惠施的故事。很多朋友将這句話理解為他讀過五車書,的确很厲害!那古代的五車書到底有多少呢?今天咱們就來算算。

“學富五車”中的五車書,和我們今天的書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書是紙版書,是東漢之後才有的。那在“學富五車”的先秦時期,書是用什麼材料寫的呢?答案是簡牍。簡和犢是兩樣東西,區别主要體現在寬度上,簡細長,牍則更寬。在制作材料上,兩者大體都用竹或木。一般簡多用竹,牍多用木,所以又稱“竹簡”和“木牍”。

竹簡在商朝就出現了,後來在戰國時期被廣泛使用,一直用到漢朝。竹簡的制作方法很複雜。首先得選用上等的青竹裁切成适合的大小和長度。竹簡的寬度在0.5厘米到1厘米之間,長度則根據書寫内容而固定。如寫诏書律令的竹簡長三尺(約67.5厘米),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厘米)。民間寫書信的竹簡一般長一尺左右(約23厘米),字數少的書信用一塊木牍就夠了,也是一尺長,因此古代又稱信件為“尺牍”。裁切後的竹片要拿到火上烤,一方面是為了減輕竹簡的重量,還有一方面是為了幹燥後防黴防蛀。烘烤之時,本來新鮮濕潤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水珠來,就像出汗一樣,所以這道程序叫“汗青”,也稱“殺青”。今天電影拍攝完成時也稱“殺青”,這種叫法就是源于竹簡的制作工序。殺青後,就可以在竹片上寫字了。竹片寫完了,再在竹片上打孔穿繩,将若幹片竹簡聯接在一起,這就是一冊竹簡了。

牍大多用木片制成,漢代多以胡楊和紅柳作為原材料。牍比簡寬許多,能達到6厘米左右,個别的達15厘米以上。單片牍比單片簡能承載更多的文字量,所以牍多單片使用,不用聯結成冊。牍呈長方形,故又叫作“方”或“版”。牍也用來畫地圖,這就是後世将國家疆域稱為“版圖”的由來。

“學富五車”時代的書是竹簡,其重量和今天的紙版書不可同日而語。《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有個叫東方朔的人,博覽群書,給漢武帝寫自薦信,用了3000片竹簡,需要兩個人擡着才能運到宮殿。一片竹簡能寫30多個字,3000片竹簡就是10萬字左右。

那五車竹簡有多重呢?曆史學者邢義田先生曾考證過,東方朔上書用的竹簡重量可達12公斤多。我們計算一下,3000片竹簡能寫10萬字左右,能達到12公斤多,平均算下來每公斤竹簡有8000字。古代馬車的載重量一般可達200公斤,五車竹簡就是1000公斤,算下來大概有800萬字。

800萬字是什麼概念呢?以人民出版社版本的四大名著為例,《紅樓夢》約107.5萬字,《三國演義》約72.6萬字,《水浒傳》約92.5萬字,《西遊記》約83萬字,加起來大約355萬字。“學富五車”的讀書量,大概就是四大名著總字數的兩倍。這個水平,今天的中學生基本就能達到。

但是, “學富五車”這一成語的本意不是“讀”了五車書,而是有五車書的著作,是“寫”了五車書的意思!以我目前日夜趕稿的速度,穿越回古代,也隻能算是“學富五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