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長期耳機隻戴一邊

長期耳機隻戴一邊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9 15:44:43

現在許多人不分時間、場合,在騎自行車、步行或在公交車上都戴着耳機聽音樂或學習外語,則非常容易誘發“耳機病”。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構成,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聲音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動,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錘骨、镫骨和砧骨三塊小骨相震動,将聲音傳到内耳,内耳可産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這樣聲音的信息就傳到了大腦。

長期耳機隻戴一邊(長聽耳機易患耳機病)1

在自然環境中,當聲音達到幾分貝的強度時,人耳可感受得到,再增強到數十分貝,聽了清晰又悅耳,人會感到很舒服。進一步增強到上百分貝,聲音變得刺耳、不耐受,醫學上稱為“聽覺不适響度”,人耳聽力就要受損,輕度造成“重聽”,中度以上就會“耳聾”。

研究表明,強大的聲音,無論是噪聲還是音樂,都會損害聽力。人耳對超過85~90分貝的聲音會感到不耐受。而大音量的音樂聲可達85分貝以上,高頻率立體聲耳機的最大音量可達130分貝,相當于一架高速噴氣式客機在起飛時,人站在距離30多米遠的地方所能聽到的聲音。當你步行在大街上或坐在公交車裡時,周圍環境的噪音本身就很大,為了減輕外界噪聲對你正在進行的音樂欣賞或聽力練習的幹擾,通常需要将耳機的音量進一步調大,有時候甚至連站在旁邊的人都能與你一起共享,如此強烈的聲音不亞于噴氣式飛機的呼嘯聲,這對聽力的損害是可想而知的。

戴着耳機玩電腦遊戲或者聽音樂時,音頻都集中在小小耳塞機的振動片上,耳膜接受的音頻效應比揚聲器放音時集中,聲音進入耳道後沒有緩沖和回旋的餘地,很強的聲壓集中地傳遞到薄薄的鼓膜上,且伴随着音樂的起伏,精神始終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态,極容易造成所覺疲勞。

同時,耳塞機振動膜與耳膜之間相距很近,聲波傳播的範圍小而集中,對耳膜聽覺神經的刺激比較大。刺激的沖動引起聽神經的異常興奮,還會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響,主要症狀有耳鳴、輕度用力下降、重聽以及耳朵稍感疼痛等,也曾有過爆聾的病例;一些學生還會出現頭暈腦脹,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和反應的靈敏性以及記憶力減退,還會變得煩躁不安、缺乏耐心。長期佩戴還可能導緻耳朵發炎、耳聾等症狀。

而一些人在騎自行車、開車時戴耳機聽音樂會分散注意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因此,從健康和安全方面着想,上班的路上最好不要戴着耳機。大家都知道手機有輻射,對身體有傷害。于是有人就使用手機耳機,避免輻射。殊不知,手機耳機的輻射更大。

英國消費者協會最近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耳機式手機的輻射度是一般手機的3倍以上。他們發現,在某些位置時,耳機可起到天線的作用,會将更多的電磁輻射導入腦部。但當手機離開一些距離,輻射量會明顯下降。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用耳機通話産生的輻射強弱與天線頂端和耳機的距離有關。世界衛生組織也表示,耳機式手機對減少輻射并不十分有效,唯一能夠有效防止手機輻射的是免提配套裝置。

聽力損害無法恢複

千萬不可忽視

(1)在聆聽各種音樂時,先把音量調節到剛剛能聽清楚的位置,随後稍微調節音量至自己耳朵感覺舒适的程度,建議設置為不超過最大音量的50%。強大的聲音損害聽力,時間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

(2)使用耳塞、耳機時,不僅音量要适中,而且還要注意間隔休息,成人每天用耳機不超過3~4小時,最好每隔半個小時就休息一次。發現有耳鳴和聽力下降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并停止使用耳機。

(3)不能戴着耳機睡覺。

一直喜歡聽着MP3入睡的你,現在該下定決心改改了。戴着耳機聽音樂睡覺,不知不覺中就睡着了,甚至整夜都忘記關機,這樣就使強大的或較輕的但持續的聲音長時間刺激入耳,可能導緻耳蝸微循環障礙,并造成耳蝸内負責感受聲音的毛細胞和螺旋神經損傷,最終引發噪聲性耳鳴和耳聾。

長期耳機隻戴一邊(長聽耳機易患耳機病)2

來源: 宣武普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