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的食物鍊?表妹叫她的母親“後媽”,原因是晚餐桌上,每人面前隻有一碗黑米粥,一盤拌菜,三個月裡雷打不動,說是為了“養生”表妹來我家,一大盤雞翅,吃得酣暢淋漓、滿手流油,邊吃邊比畫:“在家,我都快成小白兔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我們生活中的食物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表妹叫她的母親“後媽”,原因是晚餐桌上,每人面前隻有一碗黑米粥,一盤拌菜,三個月裡雷打不動,說是為了“養生”。表妹來我家,一大盤雞翅,吃得酣暢淋漓、滿手流油,邊吃邊比畫:“在家,我都快成小白兔了!”
女友買了一堆菜譜,一心想要展示自己的賢良,可是,就在她今天檸檬海帶湯,明天金槍荷蘭豆,後天雪梅捧魚輪番轟炸之後,老公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很沒品,就喜歡豆瓣醬炖魚、小炒肉、烤肉串、油條啥的。”費盡心機卻掄了一把空拳回來,女友簡直哭笑不得。
還有一位男友的父母,不久前突然從他家搬走,也是餐桌不合惹的禍。男友本來“三高”,父母卻偏喜歡重油重鹽,今天紅燒肉,明天炖羊排,還有,那些剩菜剩飯,熱了多少遍,還吃得不亦樂乎,男友終于發飙了:“你們能不能吃得健康點!”一嗓子,就把父母給吼跑了。
餐桌上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不出意外,每天我們都要坐在自家的餐桌前,和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備餐的那個人,早早起床,在菜場裡打轉,在超市裡流連,把食材請進冰箱,再把它們變成餐桌上的美食。他們以為,自己能把握家庭的飲食大局,可現實卻不容樂觀──食物鍊上的碰撞,總是經久不息。
小時候的食物鍊是父母決定的。吃什麼,怎麼吃,你通常沒太大的發言權,最多是用嘴投票,好吃的多夾點,不好吃的完全不碰。你可能會抱怨,這個菜早吃膩了,那個菜沒味道;你也可能覺得同學家的飯真好吃,隔壁家做的面就是不一樣;你還可能跑到親戚家,就點他拿手的那道菜,吃不到誓不罷休;總之,自家餐桌總是不那麼令人滿意……可是,就算你當時覺得乏善可陳,日積月累也漸漸生出一些喜好,習慣的力量讓你覺得家裡的那道菜就是不一樣。
長大了,你開始不自覺地沿襲這些習慣。不信,看看你家餐桌上,有多少是自己小時候偏愛的;出去吃飯時,有多少次在找家鄉的那道菜;甚至過節回家,媽媽炖糊的那條魚,你和同樣遠在他鄉的兄妹搶着吃,又是多麼想念時光流轉……遺憾的是,這是你自己的事,你的另一半不參與其中,他也有他的故事,他的家族遺傳。在這點上,你們是南轅北轍的。于是,磨合碰撞中,餐桌文化總不那麼和諧,就算風平浪靜,也多少有點貌合神離。
我那位費盡心機的女友,每次到了婆婆家,唯一的感覺就是“餓”,婆婆做的那些菜,她幾乎不想動筷子,可是老公卻大快朵頤;老公到了她父母家也是一樣,吃得很勉強,她卻嚼得津津有味。她終于明白,為什麼自己處心積慮的菜單老公毫不領情,老公愛吃的那些食物自己同樣不敢恭維,更深的源頭在上一代這裡。
不過,有繼承也有改造,從來都是我們對舊事物的态度,食物鍊也是一樣。
長大了,你還想改造父母。你以豐富的營養學知識告訴他們,菜最好不要腌着吃,腌菜吃多了容易缺乏維生素C得結石病;你堅持綠葉蔬菜不能過夜,會産生亞硝酸鹽;你看到父母把不再新鮮的食物端到餐桌上,恨不得把它們倒進垃圾桶……還有,你住上了聯排,父母卻在花園裡種起了韭菜;你要吃有機蔬菜,父母卻專撿便宜的往家拎;你要吃新鮮水果,父母卻把水果分三六九等,你吃好的他們吃差的……用心良苦,可到了事兒頭上,你真的忍不住發火。
你是為了他們好,但幾十年的習慣,加上固有觀念、代際遺傳,變革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算你無比正确,就算老一輩從理論上不反對,迎戰現實,這種餐桌分歧也會演化成飲食沖突,讓兩代人心生隔膜。很多時候,你講的是道理,父母要的是尊重。于是,叮叮咚咚中,春夏秋冬就這樣過去了。
食物鍊展示了一個人的曆史脈絡。每個人的飲食習慣,都是有着家族血統的。你可能沒意識到,自己深得家庭精神遺傳。那些奇奇怪怪的喜好和偏愛,如同胎記一樣長在你的身上,平時隐藏得很深,隻有在最安全的空間、面對最親近的人時,才會暴露得一覽無餘。
食物鍊也展示了一個人的現實訴求。你現在身處什麼樣的社會階層,經濟實力如何,也會多少決定你的家庭餐桌格局。你想要營造的中産階層家庭方式,很可能是你内心一直渴望達到的理想狀态。你想要改造父母的那些方面,也正是你拼命想剪斷的家庭臍帶。
隻是,你可能忘了,到最後,每個人的内心味蕾都是指向記憶、指向家庭的,飯桌上那些沾着家庭邊兒的熟悉味道,總是如同磁場一樣,強烈吸引着藏在你内心深處的記憶指針。
(郭韶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