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一般帶什麼吃的?春節馬上就要到啦~ 激動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過年回家一般帶什麼吃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節馬上就要到啦~
激動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
過年走親訪友
每一頓都是大餐啊!
請客吃飯時,
大家都愛說,“随便吃,不要講禮!”
但真的能随便,不講禮麼?
網友“胖丸”:
酒杯舉得比長輩高,被罰三杯
18歲考上大學後,我在家裡獲得了“飲酒權”——年夜飯上,我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坐到父親叔伯那片“飲酒區”了!
幾輪酒下肚,我有點飄飄然了。我爸突然就從桌子底下伸腿給了我一腳,“小兔崽子,你還有得兒數啊?怎麼給你伯伯敬酒滴?杯子舉那麼高幹麼四!”
我一看,自己舉起來的杯子比伯伯的酒杯還要高半杯。杯子端得比長輩還高,這可是大忌!
我馬上站直身子,恭恭敬敬雙手舉杯,給伯伯作了個揖賠罪:“不好意思噢,是我的錯,自罰三杯!”
網友“花椒”:
給長輩盛飯,怎麼能一隻手端?
小學時,第一次給長輩添飯,我盛了滿滿一碗,走到爺爺身邊,遞給他。
本以為會換來一句表揚,結果卻是一陣呵斥:“你這個樣子是打發叫花子嗎?有你這樣添飯的嗎?”
見我一臉疑惑,爸爸接過話:“給長輩盛飯,怎麼能一隻手拿碗呢?應該雙手端着送到長輩面前。”
說實話,小的時候我真不喜歡這種添飯的禮儀,但現在,我慢慢體會到了這種餐桌禮儀的意義了。
一年到頭,能陪長輩的時間有幾次?無非是用這些小小的舉動,表達對他們的感恩和尊敬。現在雙手把一碗米飯遞到外婆面前,看到他們長滿皺紋的臉上笑意盈盈:“哎呀,謝謝你喲!”心裡就覺得暖烘烘的。
網友“MOFAY”:
夾起一個雞骨頭,立馬丢回盤子裡
閨蜜跟我說起她相親遇到的一個奇葩男小趙。
第一次見面,飯菜一上桌,小趙立馬拿起筷子就吃了起來。桌上有一盤紅燒雞,小趙夾起一塊,一看是個雞骨頭,立馬放回盤子裡,挑起一個雞腿吃起來……
我還記得閨蜜那個嫌棄的眼神:“真的,一點素質和涵養都沒得!”
在中國,飲食從來都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坐有坐相,吃有吃相,想必很多人從小就被長輩不斷提醒着。
但一段時間以來,餐桌上的禮節卻被疏忽了,許多老規矩逐漸被淡化甚至抛棄,還沒等大人來齊小孩就開吃、遇到好吃的就吃着不松手、長者下桌追着小孩喂飯……
殊不知,餐桌禮儀不僅反映了個人修養,更決定了以後能走到多遠的遠方。
所以,趁這個春節,讓我們重溫餐桌上的規矩,讓我們在合家團聚的同時,把這些傳統的禮儀,傳給我們的孩子。
資料圖 劉忠俊 攝
敬酒的禮儀
1.在一桌吃飯,應先給長輩倒酒,在左邊用右手倒酒,在右邊用左手倒酒。
2.喝的過程中要照顧到左右,兩邊尤其是長輩的酒杯,空了要立即斟上,但給别人斟酒時不宜太滿也不宜太少,白酒八分滿,紅酒一般是杯子的1/3處。
3.敬酒有序:一般是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
4.敬酒動作:站起來,右手握杯,左手墊杯底,自己的杯子永遠要低于别人。
5.敬酒時最好要有敬詞,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視對方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的态度,但不可比對方喝得少。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顯大度。)
6.不能一人敬多人,但可幾人敬一人。
7.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順時針順序,不能厚此薄彼。
資料圖 駱雲飛 攝
吃飯的禮儀
1.待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動筷子。
2.輩分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裡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分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3.吃飯時手要扶碗,決不許一隻手在桌下,也不能将兩肘都放在桌上撐着。
4.盛湯時一定要把筷子放下,不然很不禮貌。
5.夾菜時,不能在菜裡翻來揀去,碗裡的飯必須吃得一粒不剩。
6.暫時不用筷子時,應将筷子放在筷架上,或放在自己用的碗或碟子邊緣。不能将筷子插在碗裡,也不能将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面上。
7.盡量不夾離自己很遠的菜,而且夾菜不過盤中線。
8.吃飯不要吧唧嘴,喝湯不要咕噜出聲,如果出現打噴嚏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記得說聲“對不起,不好意思”。
9.問别人是否要添飯時,不能說“要飯”。
10.如果主賓沒有離席就盡量不要提前離席,實在要提前離席,須和在座的人打招呼,解釋原因,然後請他們“慢用”。
11.吃飯若是旋轉餐桌,夾菜時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
這個春節,
讓我們重溫餐桌上的規矩,
把這些傳統的禮儀,傳給孩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