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吃辣條?
資料圖:市民參與吃辣條大賽 攝影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學校門口曾經五毛錢一袋的辣條是許多人的回憶,鹹辣鮮香,越嚼越香。
但高油、高鹽、多添加劑的辣條,食品安全問題頻出,也被貼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簽。
辣條作為土生土長的“草根”食品,這會能撕掉“垃圾食品”的标簽嗎?
這個假期,你吃到的辣條可能味道不太一樣了!
10月1日,《調味面制品》行業标準正式實施。在新标準的規範下,調味面制品中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品種數量減少了7成以上,鹽含量下降17.7%,油含量下降10%。
“減鹽降脂”後的辣條口味會變嗎?辣條算是健康食品了嗎?
為啥要給辣條定标準?
《調味面制品》行業标準對調味面制品作出了明确的定義,即以小麥粉為主要原料,添加食品輔料和食品添加劑,經配料、擠壓熟化、成型、調味、包裝而成的即食型方便食品,俗稱“辣條”。
辣條作為一種土生土長的小零食,單獨出台行業标準是否有必要?
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孟素荷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辣條相關企業數量從10年前的4000餘家減少至150餘家,産值反而從50億元增長到500億元。
這兩組數據的變化,顯示出标準建設對行業引領的重要性。“行業标準的發布提升了企業進入的門檻。”
“在行業标準出台前,辣條這類食品的生産主要遵循糕點類或膨化食品類行業标準。如果食品定位不同,添加劑的使用标準就會有區别,這就會造成一些監管上的問題。”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調味面制品》行業标準的出台有利于監管的統一”。
在注冊營養師錢程看來,任何标準的出台都是為了規範市場,此前不同廠家依照的标準不同,如果統一了标準,生産廠商可以規避可能的法規風險,監管部門抽查起來也會更方便。
“當消費者在吃東西時,能非常明确和清楚地知道,所吃的東西中添加劑的含量是多少,是否符合标準。” 錢程說。
減鹽減油能否不減味?
按照新規“減鹽降脂”後,辣條口味是否會發生變化?
“任何食品隻要減鹽、減油後風味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錢程說:“如果把辣條的鹽降低了,它的鹹度肯定會随之降低,經常吃辣條的人會覺得不夠味。要想達到減鹽不減味,就要在食品研發等技術層面做一些調整。”
他介紹,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方案,比如采用有氧酵母抽提物或其他一些增鮮的成分,使鮮味和鹹味起到協同增效的功能。“這樣即使降低了鹽的含量,也能讓它風味不減。”
“在辣條要求‘減鹽降脂’後,相信越來越多廠商在生産時會更關注消費者的健康。”錢程說,“生産低脂、低鹽的小零食不但是順應時代發展,也是給消費者更多選擇。”
以後辣條可以放開吃?
“太辣、太油,吃多了不健康。”這是不少人對辣條的第一印象。
近年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減少高鈉飲食,已被納入公共衛生策略。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g,烹調油25-30g。
高油、高鹽的辣條,在行業标準規範下,能否撕下“垃圾食品”的标簽,跻身健康食品?
對此李宇表示,這還要參照标準中對成分指标的具體規定。
在《調味面制品》行業标準的理化指标方面,脂肪超出的限定是小于或等于27,氯化物小于或等于4%。李宇稱:“這就意味着100g辣條裡超過四分之一都是油,鹽至少有6.6g。依然是油、鹽含量相當高的食品。”
“再健康的零食也需要适宜的攝入量。”錢程說:“對于辣條這種調味面制品,能降低的油、鹽的含量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真的把油、鹽含量降得很低,那可能原有的風味就沒了,整個制作過程也會發生很大改變,那時這種産品和我們目前所熟知的辣條可能相差甚遠。”
談及所謂的“垃圾食品”,錢程認為這隻是一個通俗的名稱,并不是營養學上的學術概念。“很難說某種食品就是垃圾食品或健康食品,也要講究食物間合理搭配。”
錢程提醒,雖然辣條中油、鹽含量較之前有所減少,但依然應适量食用。
來源: 國是直通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