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曆來就和西醫有着很大的區别,它們的醫學觀念和治療方法也都會各有不同。
發熱本身就是人機體對感染的一個正常反應,是由于感染導緻體内釋放緻熱源,其緻熱源物質的作用會使體溫調定點上移,引起調節性體溫升高,又稱為發燒。
引起發燒的因素有很多,針對退燒這件事情,傳統的國人通常用被子捂,借助自身發汗退燒,而西方人則是采取冷敷輔助降溫,退燒的原理完全相反,那到底是捂汗好還是冰敷好呢?
發燒對于人體健康來說,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人體在體溫高的情況下,機體的免疫力會增強,對病毒形成一個不利的生存環境。
一般而言,正确的降溫做法是發燒一旦開始,先使用氨酚黃那敏或氨酚烷胺類退熱藥,對于體溫超過38.5℃的患者、兒童使用美林懸濁液,成人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
藥物退燒的同時最好結合物理降溫治療,西方人的冷敷就是很好的一種物理降溫療法,可以冰敷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但一定不要冷敷肚子。
哪些人不宜用冰敷降溫?
并且,冰敷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但是對于年老體弱、虛寒證明顯的人群以及妊娠期和月經期女性不宜使用。
不适合冰敷的這些人群可以考慮用酒精擦浴方式降溫,用25%-50%濃度的酒精擦拭身體,通過其蒸發帶走人體熱量,将身體的熱散發出去。
簡而言之,每個人的體質和觀點都有所不同,我們不能大言不慚的說哪一種方法更好,但我們可以選擇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對于發燒的治療也一樣,但最佳治療應該是視實際情況進行醫治,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平時也要多增強體質以預防疾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